「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宇宙中最不可理解之事,即宇宙是可以理解的)。」
———亞伯特.愛因斯坦
「你說:人類透過各種方法,開始建構他所相信的事物,這就是我們如今稱為文明的世界。那是從哪裡開始?」
「從出錯開始。 」
「為什麼是出錯?@@」
「人類在使用方法,處理問題時,發現永遠無法如同預期的完美,總會出錯,老是意外。
意外帶來驚異,驚異產生困惑,為了解決這個困惑,人必須先找出一個不變的本質,去對應其他會變動的事物,才能比照出意外的原因。
於是一步一步,因為執著這個理論上一定存有的不變本質,人類建構出哲學的第二塊基石:「本體論」。」
「這個不變的本質是什麼?」
「看妳相信什麼?有人認為物質先於意識,客體環境的存在先於主觀意識的經驗,所以物質/物理是本體,這就是唯物論。
有人相信意識先於物質,所謂宇宙若非有人的意識,無從形塑環境,給予意義,所以意識/心理才是本體,這稱為唯心論。」
「那你相信什麼?」
「我相信能量論。能量的存有先於意識,也先於物質。
起初沒有意識的觀照,能量以量子疊加態的混沌形式存有。直到不知為何,極少數能量昇華成為意識,觀照到自身與其他能量,那一剎那量子開始塌縮集中,直到密度飽和過了臨界點,發生了暴漲或爆炸,我們現在寄身其中的物質宇宙就出現了。」
「所以你還是相信意識先於物質嘛?」
「不。我不確定那個引起量子塌縮的初始意識,是否就等同於我們此刻產生於物質肉身上的個體意識?
那個初始意識,就像「絕對零度」一樣,理論上一定存在,要不能量無從塌縮為物質,但我們無法經驗,無從複製。
我們只能從邏輯上推論,不管意識或物質,必然得先有能量,才有宇宙。
在古漢語中,「上下四方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先有空間,才有時間。
有了三度空間容納物質活動,有了線型時間規範事件因果,才有個人意識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我們這個小小意識必然得在物質宇宙中經歷諸般無常,反轉失序,輸出有序,增加可能性,形塑宇宙。
確認了以能量與物質為基礎的宇宙論,我們才能在這個宇宙的維度中,處理那個以意識為最終現象的形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