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全世界都需要你,就是一種重要的技能。

Colonial Japanese Zen Temple, Taipei

「 聽聞事物,是資訊。
辨識事物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則可分類為資料。
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影響範圍,能客觀判斷的,是知識。
知道客觀知識,得以主觀評量事物的意義,選擇態度,取得資源,發展技能,則是智慧。」

—–佚名

Colonial Japanese Zen Temple, Taipei

「當我們定義事物(WHAT),列出可選擇的三種態度(SO)後,不能就依我們的直覺好惡選擇嗎?」
「當然可以。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的選擇,也就是依他們各自的直覺好惡而已。」
「啊這樣有什麼不好?」
「依直覺好惡選擇,所有的碳基生物的本能都做得到。人既然作為碳基生物的終極演化,有思考與想像的能力,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些。」
「怎麼更好?」

「還記得意識→能量→物質這個順序嗎?
選擇態度來自意識,而要讓事物要發生,必然源自於能量的驅動。
能量驅動後,若能有序化,避免熵的失亂;
則不是向上昇華為意識,就是往下結晶為物質。
昇華為意識的,就是形塑事物的技能,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談的”形而上”,先有形式,才有事物的概念。
結晶為物質的,就是打造事物的資源,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談的”形而下”,要有材料,才有事物的實體。」

「三種態度都有嗎?」
「不一定,要給予不同態度的能量配置,就需要源自感情的想像(IF),就地取材或是憑空創造。

如果我們選擇挑戰對抗,那就要問,這個構成挑戰的知識,與可以對抗的形式是什麼?
然後問如果我們擁有有足夠的資源或物件,能否去支撐這個挑戰對抗的局勢?

如果我們選擇合作共生,那也要問,人家憑什麼要跟我們合作?我們拿什麼資源跟人家共生?

如果我們選擇逃跑…」

「等一下,如果如果,像你說的遠古先民,也許還可以從非洲一路逃跑到全世界;但現在這個世界,國族邊界都已經固定僵化,怎麼逃?」
「這個問題,在百年前現代化席捲全球時,亞洲的某個小島國就遇過了,而他們提出的對應方案,就是”脫亞入歐”。」
「拜託啦,我知道你說的島國,他們就在亞洲的最東邊,是要怎麼脫怎麼入?」
「以前聊過,我們與世界,建立在三層關係上,還記得嗎?」
「血緣,地緣,與生活方式的價值取捨。」
「對,社會與世界的關係也一樣。還記得怎麼決定輕重嗎?」
「你愈能自主決定的愈重要。那些天生註定,你不能決定的,就要讓它變得不重要。」
「是了。就算血緣與地緣是無法移動的,你也可以自主選擇你認同的價值取捨與心甘情願的生活方式,來切割與逃離。」

「那有什麼技能是三種態度都可以用得上的嗎?」
「讓全世界都需要你,就是一種重要的技能。」
「可是你的敵人也可能擁有另一種全世界都需要他的技能啊?」
「嗯,那就要看資源了。」
「靠,通常敵人的資源不都是比你多上好幾千倍嗎?」
「也是,但有一種終極資源,是零和關係,卻常常不是擁有好幾千倍資源的人所能擁有的。」
「什麼終極資源?」
「時間。
你看那些急切的,號稱要在這個世代就解決什麼問題的,通常就是私心自知,時間不站在自己這邊的人。」

Colonial Japanese Zen Temple, Taipei

Published by

馬修

I'm Matthew.I walk in the street. watch, listen, Awareness and feelings: "How the Light gets in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