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色

( Image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書帖上的這塊所謂“黑底子”,濃淡不同,冷暖不同,象牙黑之外,還得酌情抹進適度的土黃、赭石、橄欖綠、翠綠、大紅,甚至檸檬黃,這才有點像那塊“黑”,黑底子上的“白字”呢,同樣得摻合以上七彩,這才有點像那“白…。」

——陳丹青.《靜物》

( Image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現實中我們所見的顏色,可分為三種來源:

一.光源色
來自發光物體本身的色彩,如黃光燈泡,日光燈管…。

二.固有色
來自被光投照物體本身的色彩,如紅色蘋果,黃色香蕉…。

三.環境色
來自周圍環境時空下的映照反射,如入夜街市的霓虹,午後林間的翠綠…。

這三種光色滲透相混,構築出眼前這個看似簡單,實則繁複細密的世界。
小朋友初學畫畫,喜歡拿調色盤的原色直接抹繪世界,看來鮮明可喜,因為遠離現實。
現實,即便是純淨如晴空,自然如大海,也是時時刻刻變換著複雜光色。

我們每天接觸的訊息,如同光色一般,也因著媒體來源的色偏,自已對某項事物的成見,加上當時環境的雜訊,形成了我們此時此地的認知。
而隨著訊息來源的立場移轉,環境價值的世代交替,自然也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原有觀感。
這沒有對錯,只是時移事往。

成熟的社會,如同這些光色紛擾,有著不同的理念;看似對立的顏色,其實是用許多中間色,層層堆疊出一種眾聲喧嘩,各自表述的共識。
沒有速成捷徑,就是得在長遠的時間中,付出一次一次爭吵與妥協,悲怒與寬容的代價。

那個老人家記憶中,色彩鮮明,大是大非的美好社會;只是童年的天真蒙昧,而且一去不返了。

Published by

馬修

I'm Matthew.I walk in the street. watch, listen, Awareness and feelings: "How the Light gets in ?"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