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陰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
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蓋不可以彼包承於我,而自失其守也。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言不亂於小人之群。 」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你說:在黑暗時代,威脅隨時都在。所以只能在檯面下做的事,就不要浮出檯面?」
「是的。」
「可以舉個例子嗎?」
「島國昔日被殖民初始,一開始殖民者採取的是英式殖民 。
「什麼是英式殖民?」
「先調查清楚島國社會所有的風俗習慣,儘可能讓這些社會習慣偏向正面的,利於統治的,成為殖民地的民法,有別於殖民主母國的法律。」
「這樣很好啊?」
「但後來殖民者發動戰爭,為了動員所有資源,必須把島國人民納入徵兵,就改成法式殖民體系。」
「什麼是法式殖民?」
「不分人種語言,不管在地風俗,大家都是帝國子民,適用同一套法律;被殖民的邊緣民族,必須被殖民者同化,名其所名,信其所信。」
「什麼意思?」
「島國人民必須放棄他們原來的姓氏,改取跟殖民者同樣的姓名;必須扔掉他們原有的信仰,改奉殖民者的神衹。
島國有頭有臉的仕紳們,有些無法接受的,就識災避難,遠走海外。」
「那些走不了的,身處社會底層的人們呢?」
「公開場合講殖民語,私下就講在地話;出門對殖民神敬禮,回家還是拜公媽。」
「所以?」
「當黑暗時代來臨時,檯面上的人物往往首當其衝,這是他們無法避免的劣勢。
但底層群眾,因為一盤散沙,看似順服無害,反而得到一些模糊的,有餘裕的空間,這是他們的優勢。
殖民者的監視與暴力總是隱然存在,這是被殖民者不分階級都會有的威脅;
但當底層群眾向上取得位階,或上層仕紳下滑與底層發生接觸時,就會創造新的可能,帶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