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傾斜了一些些…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先前的壓迫者感受不到解放。
相反的,他們真心覺得自己才是被壓迫的那一方。」─Paulo Freire,巴西教育學家。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在機關算盡的權力世界裡,最後決定歷史走向的,往往不是多麼偉大的遠見,多麼深沉的心機;也不是累積了多少代的資源財產,或國族光榮眾所周知大義澟然不可分割的一點也不能少。

歷史,往往在長期積累的恐懼與羞辱下,在某些宿命的時刻,被來自某些人不約而同的,或高貴或卑微的怨怒與委屈,所作的選擇所做的事,而小小傾斜了一些些;

終而改變了不可預期的將來。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如何將權力行使得好?

Lotus pond in early autumn, Taipei

【臨,初九,咸臨,貞吉】

卦唯二陽,遍臨四陰,故二爻皆有咸臨之象。初九剛而得正,故其占為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Lotus pond in early autumn, Taipei

「你說”要行使權力,就要挺身入局,到第一線去,與相信你,追隨你的人在一起。

承擔風險,付出代價,在造化運行中創造出新的生態位,導入能量,建構有序,成就興盛與衰敗”?」

「是的。」

「可以只興盛,不衰敗嗎?」

「不可以。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權力行使得好,就會為自己所在的共同體帶來興盛,但所有的興盛,當能量耗用到頂點時。就會開始走向衰敗,這是不可逆的自然法則。」

「那我應該如何將權力行使得好?」

「要因應每個狀態去善用權力,而非一昧的將權力進行到底。

這一局開始時,你所擁有的權力尚在萌芽,你不能也不敢對外行使權力,這是劣勢。

但你有自知之明,身處權力場,知道先要求自己立身中正,進退有序,形成一種穩定的存在,這是優勢。

不行使權力,當然大部份人都不會在乎你;但好處是,也會把外部的威脅降到最低。

慢慢的,總會有人注意到你的存在,也會因為你的穩定與可預期,慢慢建構出外部對你的期待。

被期待,是一切機會的開始。」

Lotus pond in early autumn, Taipei

妳說妳的生涯要面對選擇了,很好。

The Road Not Taken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多年之後,在某處,
我會喟然而嘆,幽幽敘述:
林中有兩條岔路,而我—
選了一條人跡罕見的路,
從此決定我人生的迥殊。」

The Road Not Taken 未擇之路

(Robert Frost原作,Cyberreading中譯)

The Road Not Taken

妳說妳的生涯要面對選擇了,很好。

這也意味著妳重獲自由。

(有選項,才有自由。

安全舒適,無從選擇,人生也是一路到死。)

妳會害怕,這是真的。自由從來是要付出代價的。

妳可以依著欲望或想像,一廂情願;

但不要因為害怕而去選擇。

妳會因為欲望而失敗而被人恥笑。

也會因為害怕而安全而終生若有所失。

黃葉林中有兩條路,總有一條,人煙稀少。

選那條,妳會一路憂疑不安,碎念自己。

也會因著未曾見過的景象與境遇,悲欣交集。

The Road Not Taken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Autumn sunshine, Taipei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亦可稱「FOG」,是一個由心理治療學家蘇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發揚的詞彙,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罪惡感(Guilt)〈取其英語首字母縮寫為「FOG」,同時有「如迷霧(fog)般」之雙關語意),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play)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動態」(transactional dynamics)。理解這些動態(dynamics),對於嘗試要從他人的掌控行為(controlling behavior)跳脫出來的人是有用的,同時也有助於克制他們自己為他人做一些令自己不舒服、非己所願、麻煩沉重的、甚至自我犧牲的事物的強迫感。」

—-維基百科

Autumn sunshine, Taipei

情緒勒索,是一種有效的,將彼此共有的情感資產,兌換變現為偏向單方可支配現實資源的策略工具。

情緒勒索作為策略工具,可進可退:

對方接受妳的勒索,變現成功,下次需要時再用。

對方不接受妳的勒索,妳就站在自我創造的道德語境制高點,下次衝突時可以用來支付自己不合理行為的合理化成本(這些都是你們欠我的)。

權力來自欲望,今天他還在乎妳,妳就擁有宰制那人的權力。

所有使用權力,取得資源,賺取利差的工具方法都得付出代價。

不管對方接受或不接受,只要啟動情緒勒索這個工具,妳在對方心裡的情感資產必然消耗折損。

直到耗用殆盡,妳在對方心中,變得再也不重要。

情緒勒索者所付出的代價,只能是自己。

Autumn sunshine, Taipei

計畫的關鍵是什麼?

reputation

【蠱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德,以此幹蠱,可致聞譽,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reputation

「根據主觀的資源與客觀的形勢擬定策略後,接下來?」

「根據策略中配重最關鍵處,去設定具體執行步驟,也就是所謂的計畫案型。」

「什麼是策略配重最關鍵處?」

「你能掌握,又能對外部發揮最大影響力的資源。」

「如何設定具體執行步驟?」

「依時間軸,納入空間與具體行動,也就是何時,何處,何人去做何事?」

「計畫案型的關鍵是什麼?」

「對照,落差與預留彈性。」

「什麼意思?」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所以計畫不可能完全符合現實的變化,這是必然的劣勢。

所以計畫的目的雖建立在執行,但不限於執行;

更重要的是,當你擬定一個有具體執行細節的計畫時,就愈能在設定的時空節點,對照出與現實之間的落差,這反而是優勢。

當你對比出落差,看出現實的趨向,而此時你手上又還預留可因應的彈性資源時,就能掌握別人無法掌握的機會。

同理,若你擬定計畫案型時,一心以為現實必會依照你的計畫配合發生,那落差就會一直擴大發散,最終成為威脅。」

「等一下,你還沒說那個自己能掌握,又能對外部發揮最大影響力的資源是什麼?」

「首先,這個資源最好是形而上的概念,而非形而下的物質,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其次,這個資源應該是讓人對其有欲望,又能信任尊重的。」

「所以那個資源究竟是什麼?」

「聲譽。經過長期積累,仍沒有被消磨破壞的聲譽。」

reputation

我害怕

in the name of love

「愛不是一種和某個特定的人的關係。

它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的取向,這種態度或取向決定了一個人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的聯繫性,而不是指向某個愛的「對象」。

如果一個人只愛另一個人,卻對其他人漠不關心,那麼他的愛就不是愛,而只是一種共生性依戀,或是一種擴大的自我中心主義。

然而,大部分人卻相信愛是由對象構成,不是由能力構成。事實上,他們甚至相信,他們不愛其他人只愛被愛者,正表示了他們的愛之強烈。

這是我們上述提過的同一種謬誤。因為我們不把愛看成一種活動、一種靈魂的能力,所以我們就相信愛所必需的只是找到正確的對象,然後一切自會水到渠成。…」

——–埃里希.佛洛姆

in the name of love

「你說你選擇” 體驗美。經歷苦。創造有序。超越無常”,作為你的生命意義?」

「是的。」

「沒有愛?這世上 99.9% 的人都會把愛放進選項吔?」

「沒有。」

「為什麼?」

「我害怕那些開口就以愛為名的事物。」

in the name of love

一代人做一代事

One generation does the same thing

【蠱  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蠱,壞極而有事也。其卦艮剛居上,巽柔居下,上下不交。下卑巽而上苟止,故其卦為蠱。

或曰,剛上柔下,謂卦變自賁來者,初上二下,自井來者,五上上下,自既濟來者兼之,亦剛上而柔下,皆所以為蠱也。

蠱壞之極,亂當復治,故其占為元亨,而利涉大川。

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而不使至於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

然更當致其丁寧之意,以監其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聖人之戒深也。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以卦體、卦變、卦德釋卦名義,蓋如此,則積弊而至於蠱矣。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釋卦辭。治蠱至於元亨,則亂而復治之象也。亂之終,治之始,天運然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而事莫大於二者,乃治己治人之道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One generation does the same thing

「在上一局最後,你說:「離開拘困你的地方,回到你在地出處,去做可以交換能量的,接地氣的事」?」

「是的。一代人做一代事,通常若能走到這一步,也表示世代交替的時間到了。」

「那交替後的下一代應該幹嘛?」

「該幹嘛去幹嘛。接地氣儲養能量,能量飽滿謂之”元”;交換能量互通有無,來往順暢謂之”亨”;

元與亨都到位了,就可以去挑戰以前無法處理的難題,重振傾頹的家業。」

「如何挑戰難題,重振家業?」

「首先確認目的與原則,接著設定目標與願景,繼而發揮想像,盤點資源;然後根據想像與資源,擬定策略與方案;最後付諸行動。」

「然後按照計畫行動?」

「按照計畫行動,但萬萬不可只依照計畫行動。」

「靠,什麼意思?」

「計畫一定是事先擬定的,但現實不可能儘如計畫所能預料;加上計畫執行後,會加速催化現實往不可預期的方向變化,所以現代參謀之父老毛奇就曾經感嘆的說:炮聲一響,第一個陣亡的不是士兵,而是參謀們辛苦擬定的作戰計畫。」

「那幹嘛要擬定計畫?」

「用來與現實比對,作對照組。有了事先擬定的計畫,與事後與現實對照的落差,我們才會知道現實的變化往哪個方向而去。」

One generation does the same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