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追求理想?

golden palace, prague

「所有理想主義的美好,都會讓你的真實生活窘迫不安。
去美化它,就會去除一般生活的複雜性,最後,它會毀掉你的生活。」

——-Joseph Conrad(英國小說家)

golden palace, prague

「什麼是理想?」
「一,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過,或已經消失,不存在於此刻的事物。
二,這個事物,要比現在的事物美好。
三,這個美好,不能只對妳或與妳有關係的人好,那是欲望;這個美好,得要對與其有關的大多數人好,才能稱為理想。」

「什麼樣的理想,才能稱為對大多數人好?」
「每個時代,每個社會都會因著個別的歷史因素而出現不同的理想;我們或許可以從性質上與行為反應去推論。」
「什麼樣的性質?」
「從更物質,更形而下的需求,推向更精神,更形而上的意願。就像三代富裕的世族,最後會出現學者或藝術家,懂得價值與審美;而非第一代草創者,只關心發大財,聽到民主或自由,就問這個能當飯吃嗎?」
「那會出現什麼樣的行為反應?」
「願意放棄現有的資源,去換取尚未出現的可能,就像情願挨餓,也要讓孩子上學唸書;而非放棄未來的可能,而急著讓孩子去掙錢變現。

理想是進化,取得更多的自由與可能,而非退化成基本生存條件。」

「所以理想是美好的?」
「是。理想是美好的,因此殘忍無情。
她的任務,就是讓妳現在的生活看來像一團糾結的大便,沒有價值與意義;妳才會放棄現有的生活,去追逐那個人家看來覺得妳是瘋子的理想。」

「追求理想的風險是理想不一定會實現嗎?」
「不是。追求理想是妳心甘情願,實不實現,風險自負。
追求理想的風險是:當妳發現理想不會實現,或實現了妳卻一無所獲,理想主義者很容易就會墮落成虛無主義者。」
「什麼是虛無主義者?」
「什麼都是假的,理想都是騙人的,自己顧好自己最實在,既然我曾經為理想付出這麼多,那我現在拿回這一些也是應該的。」

「那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追求理想?」
「為了我們自己。

理想不一定會實現,實現了妳也不一定會有實質的好處。
但如果妳曾經認真去追求過理想,因著妳付出的代價與經歷,如果妳夠堅強,沒有墮落成虛無主義者;就有機會成為一個,比妳之前更真實的人。」

golden palace, prague

在邏輯與深思之後,仍然保有溫度

The Last Snow of Spring, Mariánské Lázně

「所謂「黑天鵝」,是指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主要具有三大特性:

  • 這個事件是個離群值(outlier),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過去的經驗讓人不相信其出現的可能。
  • 它會帶來極大的衝擊。
  • 儘管事件處於離群值,一旦發生,人會因為天性使然而作出某種解釋,讓這事件成為可解釋或可預測。」——–納西姆.塔雷伯-《黑天鵝效應》
The Last Snow of Spring, Mariánské Lázně

「想得深切,卻又不捨溫度的人,既然註定要比別人多受些苦處,那她又得到了什麼?」
「不能說得到,因為受苦本就是他自願的,並非拿來交易。
但這樣的人,相較於其他三種人,的確更有機會從這個龐雜,混亂,矛盾的世界,得到啟示。」

「什麼樣的啟示?」
「龐雜,表示有一定質量的事物與訊息層層堆埋,正等著被整理出土。
混亂,才是世界的真貌。太條理分明的世界,一定來自某個力量的強控制,也一定不是真相。
矛盾,是破案的關鍵。每個看似衝突的,不合理但又存在的事物,一定暗藏著合理的關鍵。」
「你是說,凡存在的必然合理嗎?」
「我是說,凡存在的,不一定合於公理,但通常合於推理。公理來自人所信仰的正義,但推理則來自超越人的邏輯。」

「所以這樣的人比其他人更有機會得到啟示,是來自於邏輯與深思嗎?」
「不是。相反的,是在邏輯與深思之後,仍然保有溫度。」
「為什麼?」
「因為事物走到最終,總會有深思無解,邏輯不通的地步;這時反而要依賴直覺,而直覺,必然來自溫度與感受。

我們不是神,能見到的總是瞎子摸象的某個空間片面,但若妳具備了「結構感」,就有機會感受到整體的互動。
我們不是神,能碰觸的總是刻舟求劍的某個時間片段,但若妳有些「節奏感」,就有機會沉浸於時間之流,感知到那尚未來臨,卻終將來到的應許時刻。」

The Last Snow of Spring, Mariánské Lázně

寂寞,空虛,冷;就是他們宿命的,要付出的代價。

Snow Country Winter Night, Niigata

「 當知識變得網路化,場所裡最聰明的人不再是站在最前面對我們說教的那個人,也不是場所內所有人的整體智慧。

場所裡最聰明的,是場所本身:也就是把場所裡的人和想法連結起來,並將之與場所外產生關係與意義的網路。」

—————大衛.溫柏格 《TOO BIG TO KNOW》

Snow Country Winter Night, Niigata

「 不停的思考,感受、挫折,選擇,最終會產生什麼?」
「知識與感動。」

「這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嗎?」
「一定會。但會因著每個人的人格特質而異。」
「差別在哪裡?」
「知識的積累會形成思維,但會有深淺;感動來自於感受溫度的能力,自然會有冷暖。
我們或可以此概分為四種人:

第一種人:淺思維,冷感受。
覺得世界不就這個樣子?別人也跟他沒關係。他決定了此生就是路過一遭,別人也當他是路人。

第二種人:淺思維,暖感受。
對事物看得簡單,但急於表達他的感情,建立一種「我也是,我也覺得…」的存在感,這種人,我們一般稱為「鄉民」。

第三種人:深思維,冷感受。
對世界看得深刻,卻覺得與他無關,也不想與其他人有關係,偶而冷言點評一下,就是他們在這個世界的簽名檔。

最後一種人:深思維,暖感受。
想得深切,卻無法與人議論,不免寂寞;看見世事複雜無奈,彷如幻夢,自然空虛;卻因為仍有溫度,時而覺得冷。」

「寂寞,空虛,冷;好像不時會聽到這種唉唉長嘆?」
「嗯,但是會進化的,常常卻是這種人。
因為思維的深度,會讓他們自身就形成一個場域;而不捨的溫度,又會讓他們與其他場域連結在一起,共同進化。

而寂寞,空虛,冷;就是他們宿命的,要付出的代價。」

Snow Country Winter Night, Niigata

看到世事最終結局的人

holy mountain, taiwan

【 謙    亨,君子有終】

 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謙之象也。占者如是,則亨通而有終矣。有終,謂先屈而後伸也。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上,言謙之必亨。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人能謙,則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過。此君子所以有終也。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以卑蘊高,謙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稱物之宜而平其施,損高增卑以趣於平,亦謙之意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holy mountain, taiwan

「在上一局,你說我們可以從學會包容,傾聽;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成為一個多元而富有的社會?」

「是的。」

「然後可以學習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我們就有機會從一個沒有角色,只能站在舞台邊傻笑的龍套,慢慢站到舞台中央?」

「機會永遠都有,但一個社會要整體成熟比較難。

社會文明的高度就像一個裝水的木桶,水位高低不由最高標的這些人決定,而是由那些覺得世界對不起他們,相信有錢有勢力,比尊重他者,包容異見更重要的人來決定。

那些人佇留在哪裡,木桶的洞就開在那裡,文明的水位也就只能在那裡。」

「那怎麼補這些洞,把水位拉上來?」

「有資源有能力的人,要能潛到水面下,儘其所能,把洞補起來。」

「這就是你所謂的謙卑嗎?」

「接近了。」

「那說說你以為的謙卑吧?」

「謙卑的人,持有而不擁有,安止於內心,隨順於外界。

他們不會因為本能的恐懼或欲望而試圖控制外在的情境。

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的無常變化而認同當時處境,因而動心起念。

他們不會因為身處別人創造的語境之中,就急著給自己找一個說法來合理化自己。

謙卑的人總是知道自己哪裡不足,所以看到的都是資源與學習的機會。

謙卑的人,通常是那個可以看到世事最終結局的人。」

holy mountain, taiwan

謙卑與自卑的差別在哪裡?

river, south china

【大有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大有之世,以剛居上,而能下從六五,是能履信思順而尚賢也。滿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river, south china

「你說謙卑與自卑,看似相似,卻非同類?」

「是的。」

「謙卑與自卑的差別在哪裡?」

「謙卑者有超乎自我的信仰,自卑者只有在乎自我的執念。」

「什麼意思?」

「謙卑者知道自己是造化的一小部份,沒有他,造化依然運行,所以不會張揚狂妄,這是他的優勢。

但謙卑者也同時明白,不同的人去完成造化所交付的任務,一定會有不同的品質與成果,乃至創造完全不同的歷史路徑,這是他的機會。」

「那自卑者呢?」

「自卑者內心浮怯,底氣不足,需要虛張聲勢來驚嚇別人,從而得到安全感。

但資源一再用於這種無謂的事物上,無法再生交換,終至衰敗失序,這是他命定的劣勢。

而虛張聲勢去驚嚇或買通別人,來形塑自己,讓自己有一種大國掘起,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威風,也終會被人看穿底牌,這是他自找的威脅。」

「所以謙卑者也相信 「慈悲沒有敵人」這種說法嗎?」

「呃…務實的謙卑者,恐怕比較相信「敵人沒有慈悲」這個現實。」

「那謙卑者如何面對「敵人沒有慈悲」這個現實?」

「形諸於上,無所替換,不可退讓的普世價值,也就是他願意為之奮戰的信仰。」

river, south china

生產者創新

Evening Tavern, London

「對我而言,夢想就像是定罪。
我是自己夢想的囚徒。」

——Sergio Gabriel Martinez(2010世界最佳拳擊手,37歲高齡奪得世界中量級拳王)

Evening Tavern, London

一.任務
消費者需求,只會帶來效率的提昇與效能的改進,不會有意外的創新。
結構性的,與現有商品與服務截然不同的、不連續的創新,只有來自生產者。
生產者除了滿足已知的需求外,更應創造未知的,比現有更好的商品與服務,來取代已知的事物。
創新,是生產者的天命。

二.資源
為了完成「創新」的任務,生產者必須擁有,比滿足既有市場所需的產能更多的,額外的利潤。
創新必得承擔風險,必得經受時間。
沒有額外的,足以支付風險與時間消耗的利潤,生產者將不敢也不會創新,市場將出現更多同質而價廉的商品與服務,在價格與成本競爭下,品質逐漸崩壞。

三.權力
為了擁有更多支付未來創新的利潤,生產者必須取得兩種權力:
1- 價值解釋權
不透過經銷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解釋商品與服務,讓消費者理解與感受價值的權力
2- 價格控制權
即便有經銷商,但仍能透過直往銷售,控制市場終端價格,讓利潤維持合理空間的權力

四.義務
為了取得「價值解釋權」與「價格控制權」,生產者必須做到,讓消費者得到「物超所值」的商品與服務的義務。
消費者所消費的,不是「價值」,也不是「價格」,而是「價值超過價格」這件事。
長期以來,「物超所值」的義務,是由經銷商來為消費者完成,所以「價值解釋權」與「價格控制權」,自然也由經銷商所掌控。

生產者必須取得新的工具,學習新的技能,最重要的,要有新的體認,才能從經銷商手上,一點一滴,逐步取回這項義務。

那時,消費者與生產者眼中,自然會看見不同的彼此,並在新的關係基礎上,創造新的未來。

Evening Tavern, London

謙卑者沒有號令天下的念想

Winter in the South, Kaohsiung

【大有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大有之世,柔順而中,以處尊位。虛己以應九二之賢,而上下歸之,是其孚信之交也。

然君道貴剛,太柔則廢,當以威濟之,則吉。如其象占如此,亦戒辭也。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

 一人之信,足以發上下之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備也。

太柔,則人將易之,而无畏備之心。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inter in the South, Kaohsiung

「謙卑,謙卑,再謙卑?我還是不懂欸?」

「第一種謙卑讓妳低調處事,不事張揚,從而得到別人的信任,願意來幫妳,這種謙卑謂之「孚眾」。

第二種謙卑讓妳專心一致,不生枝節,更不會反覆折騰,浪費心力,這種謙卑謂之「守誠」。

第三種謙卑讓妳在磨難迷霧中,坦然承認自己的失敗與無知,從而得以證否試誤,認錯改正,這種謙卑謂之「示弱」。」

「這三種謙卑是優勢還是機會?」

「都是。放諸於內是優勢,用之在外是機會。」

「啊都沒有劣勢威脅喔?」

「如果只是把謙卑當作手段,當作宣傳社交的工具,總有一天會被人看破手腳,那時就會成為劣勢,威脅也會隨之而來。」

「如果我真的能謙卑,謙卑,再謙卑的話,那會怎樣?

「如果妳真的能謙卑,謙卑,再謙卑;那麼有朝一日,或可迎來一個國族歷史上從未來到的位置。」

「很威風的位置嗎?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所謂「威」,不來自妳,來自別人願意把妳的話當話。

謙卑者沒有號令天下的念想,那是自卑者才需要的精神鴉片。」

「謙卑與自卑不是看來都很像嗎?」

「謙卑與自卑,如同隔著大海的此岸彼岸,看似同文,卻非同類。」

Winter in the South, Kaohs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