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健文明而又包容異議的多元社會

summer woods, england

【大有,元亨】

 大有,所有之大也。離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不照。

六五一陰居尊得中,而五陽應之,故為大有。

乾健離明,居尊應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則大善而亨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應天,指六五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火在天上,所照者廣,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則釁蘖萌於其間矣。

天命有善而无惡,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於身,亦若是而已矣。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ummer woods, england

「在上一局裡,你說要堅持包容不同聲音意見,即便是冒著不可測的風險?」

「是的。」

「我不懂,要說不可測的風險發生了,了不起就是拉倒,大家一起倒楣。萬一沒發生,或是你所堅持的統一戰線真的挺過了風險?」

「那我們就有一些機會,成就下一個剛健文明而又包容異議的多元社會。」

「什麼叫剛健文明?又怎麼包容多元?」

「剛健在內,在下:基層社會要有主體性,在物質上能自給自足,在意識上能決定自己去向,不依靠偉大的救世主或英明的領導人。

文明在外,在上:上層社群要能來自不同族群,天生就有各種差異,慢慢形塑社會風貌,引領價值取捨。」

「你是說整合嗎?」

「不。整合在造化,在天意,在時間。歷史上所有人為的整合,後來都證明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居於上位。掌握權勢的人,切切不可動整合的念頭。」

「切切不可?可是我們為什麼老是看到強勢族群或國家機器想要整合不同的族群文化?」

「對,這就是人類歷史中,層出不窮的種族迫害與文化消滅危機的原因之一。」

「要是不去整合就讓社會爭吵紛亂,那居於上位,掌握權勢的人不就會讓人以為他很無能很弱勢嗎?」

「掌握權勢的人,能做而選擇不做,表示她連自己都能控制,那才是更大的權柄。」

「那她能做什麼?」

「包容,傾聽,給予不同族群出身的人同樣的資源與機會。

當整個社會都元氣飽滿,都想整合不同族群不同想法時;居於尊位的人,願意選擇維持秩序,而不強加整合,這就是最大的整合。」

summer woods, england

你們還是堅持要包容不同聲音意見嗎?

Old trees in autumn sunshine, Taipei

【同人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居外无應,物莫與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占如此。

郊,在野之內,未至於曠遠,但荒僻无與同耳。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Old trees in autumn sunshine, Taipei

「所以,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圈集結起來,就可以形成你所謂的”統一戰線”?」

「不是。統一戰線這個概念的基礎,其實只要”道合”,大家願意站在同一條陣線上就可以了。」

「什麼意思?啊貌合神離也可以嗎?」

「可以。以前意見衝突,未來意見相左,現在大家心裡想得也各自不同,都沒關係。

只要當下此刻,大家站在一起,面對同一個敵人,就可以了。」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

「所謂生態系,本就意指不同物種的交換共存,不同的想法能匯聚成單一態度,就會形成優勢。

而不同想法並存,也就像多元生態一樣,可以在結構性衝擊來臨時,保留最多存活與獲取勝利的機會。」

「那壞處呢?總不可能完美吧?」

「意見不同,內耗自然嚴重,這是所有試圖容許不同聲音的系統無法避免的劣勢。」

「怎麼解決?」

「通常無法從內部解決,而是需要外部產生一個夠大的危機時,才能逼使這些人暫時放下歧見,統一戰線。」

「那如果這些人裡頭,有人已經選擇與敵人站在另一條戰線上呢?」

「那就是這條統一戰線最大的威脅:不來自外部,而是來自能被敵人所掌控的內部。」

「那你們還是堅持要包容不同聲音意見嗎?」

「是的。因為那是我們信仰的價值,即便是會帶來劣勢,會形成不可測的風險,我們也無從後悔。」

Old trees in autumn sunshine, Taipei

只有當妳自己歡喜甘願時

Island Twilight, Ximending, Taipei

「文革時,他們把我的行李放在獨輪車上,讓我推著在街上走。
我走得很有尊嚴,而且我走起來還很有技術,我一邊推著車子,一邊想著,蘇格拉底如果變成我的話會怎麼樣?

……我是紹興希臘人。」

——木心

Island Twilight, Ximending, Taipei

「窩覺得,窩有很多,很多的,愛以…」
她繞著舌頭,生硬的吐出「愛」這個中文,尾音拉得長長的…

…………

1983年冬天,等著入伍通知而閒晃終日的我,被朋友拉著到西門町見一個女孩。
「噯,你來幫我看看,她那個口音是裝的還是天生的?」

朋友在歲末的國際影展打工,遇見她來詢問場次;攀談之初,還以為是從國外回來的華裔小孩,不意那女孩堅決否認,謂自己從小在屏東長大,且出示身份證上,她那略帶土氣的本省閨名。

「妳家裡的人講話跟妳一樣嗎?」
聊沒兩句,我便粗魯無禮的直問。
她搖搖頭,不以為忤,似乎已經習慣這種問題了。
「他們講話跟你們一樣,但是,窩不一樣。」
她停了一下:
「窩講話跟神父修女一樣,我們是同一幗的。」
「窩覺得,窩有很多,很多的,愛以…」

「口音不會是天生的,是後天養成的」
她進場看電影後,我與朋友在收票口聊:
「但也不是裝的,中國人不會把愛這個字掛在嘴上。」
一個生在台灣家庭,卻在西班牙教會環境下長大的女孩。
「她是一個屏東西班牙人。」
我們戲謔的結語。
…………

很多年後,拿到英國居留權的朋友回台,聊起這事時,忽覺詫異違和的,卻不是這女孩;
而是當年我竟用「中國人」,來稱呼一個來自屏東,操著她心愛異國口音的台灣女孩。

她會堅持這讓我們逆耳側目的口音,在台灣熟老至今嗎?
還是拿了教會的獎學金,在青春時就回到她應該去的國度?

沒有人能強加妳的國族身份,只有當妳自己歡喜甘願時,妳才是。

Island Twilight, Ximending, Taipei

不變的是這個族群所信仰的價值

See the ancient landscape at the crossroads,
New Taipei

【同人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剛在下,上无係應,可以无咎。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ee the ancient landscape at the crossroads,
New Taipei

「與有著共同敵人的盟友相會於秋天的平野,然後一起渡河去改變這個紛亂的世界,所以從此就撥亂返正,天下太平了?」

「政治宣傳上是這樣說的,但不要忘了,這部經典是從數千年秩序輸入又反覆失序的混亂漥地所孕育出來的,只講利害交換,追求動態平衡。」

「所以咧?」

「所以盟友得要先踏進你的門,大家再一起出門。」

「什麼門?」

「旌門。」

「什麼是旌門?」

「古時武裝貴族集團出行時,會在主帥營帳前立族旗為門,意謂著人到哪裡,權力就到那裡。

旌門隨軍隊而移轉,屬人不屬地,變動的是地域,不變的是這個族群所信仰的價值。

盟友進你的門,表示願意接受你所代表的理念,這是優勢。

同樣的,你陪他一同出門,再回訪他族的旌門,表示你也接受對方的價值,彼此信任,合作的機會就出現了。」

「那劣勢與威脅呢?」

「旌門一立,就沒有模糊地帶了。原先還可存異求同,現在一步步趨向求同去異,少掉許多可能性,這是劣勢。

同樣的,你進我門,我進你門;同盟既成,也一定會刺激共同敵人的焦慮,逼使他們做同樣的事。你帶給別人威脅感,就要有承受別人威脅的心理與實戰準備。」

See the ancient landscape at the crossroads,
New Taipei

與世界達成交換

Under the Mediterranean sky in autumn, Malta

「人不作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收穫;如果要得到某種東西,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這一點,就是鍊金術的基本原則 ── 等價交換。

當時我們深信這一點就是世界的真理。」

—–《鋼之鍊金術師》

Under the Mediterranean sky in autumn, Malta

「你說改變世界要從改變自己做起,那我是不是行不由徑,言不逾距,讓自己變成君子聖人,這世界就會改變了?」
「不會。我說從自己做起,表示這是一個起步,是一個出發點,一個地板的概念;而非這樣子就可以了,那是到達點,天花板的概念。
如果這樣就可以了,那古印度那麼多苦行僧,豈非早應改變印度那個種姓壓迫的社會?」

「那些改變自己的苦行僧,為何沒有改變世界?」
「因為他們只對自己下功夫,卻沒有對世界做事。」
「對世界做什麼事?」
「任何事。只要能將妳自己擁有的能量,與世界達成交換。」

「好吧,那做什麼事世界才願意跟我交換衪的改變?」
「兩件事。第一,這世上從沒出現過的事。

造化喜新:任何新事物,都會增加這個世界更多的選擇,讓未來有更多可能,也會幫助世界變得更強壯,可以抵抗不可知的挑戰;歷史上那些自稱神聖光榮的單一血統,後來都需要被保護才得以存活,能存續強大的,大多是被人輕賤的混血雜種。

第二,比這世上現存的,更好的事。

進化存好:所謂好,是指相較於現有的,更有利於整體生態的事物。
妳或許會問,進化不是對自己有利就可以生存了嗎?但那樣的進化,通常反而會造成整個生態圈的崩毀;最後能存活下來的生態圈,通常是彼此交換穩定,有強有弱,但不致破壞平衡的流動狀態。

這世界是等價交換的,衪願意接受妳的付出,就意味著衪也期待妳帶來的改變。」

Under the Mediterranean sky in autumn, Malta

先找到共同的敵人

riverside in autumn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離,亦三畫卦之名。一陰麗於二陽之間,故其德為麗、為文明;其象為火、為日、為電。

同人,與人同也。以離遇乾,火上同於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應九五,又卦唯一陰而五陽同與之,故為同人。

于野,謂曠遠而无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

為卦內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正而有應,則君子之道也。

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涉險。然必其所同合於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類族辨物,所以審異而致同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riverside in autumn

「如果你所謂的大人,盡其之力,等到時機,翻轉形勢了,那就是到下一局了嗎?」

「是的,到下一局了。」

「那這一局要幹嘛?」

「找到朋友。」

「就是你之前所說的,要找到有共同價值的朋友嗎?」

「呃…還不是。」

「那是要怎樣?連朋友也東挑西揀的?」

「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要形成一個共同體,必須建立在有共同的信仰與共同的敵人。

前一局天地不交,上下不通;好不容易翻盤了,檯面上必然一片零亂,大家各有利益糾葛,不可能有共同的價值。」

「所以才要建立不是嗎?」

「是的,所以要先從找出共同的敵人建立起。」

「為什麼?」

「我們常說趨利避害,其實就人類的動物本能而言,避害先於趨利,恐懼的驅動力大於欲望的誘導力。」

「所以要先找到共同的敵人?」

「是的。只要有共同的敵人,再怎樣的利益衝突,都會讓雙方先擱置矛盾,一致對外。」

「所以,這一局開始的狀態是?」

「在一個晴朗的秋天,莊稼都已收割備庫。你與有著共同敵人的夥伴們相會於平野,談好各自的任務與資源分配,準備渡過大河,去改變現在這個混亂的局面。」

riverside in autumn

認錯

Kaohsiung Shrine, Taiwan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周易》

Kaohsiung Shrine, Taiwan

「當我們學會為難自己,又懂得做事找制約點,那還會做錯事嗎?」
「當然會。
人存活在空間裡,就會犯瞎子摸象,以偏概全的錯。
人生老於時間中,就會犯刻舟求劍,拿昨天當明天的錯。
我們在這個時空中,只要做事,就註定隨時隨地都會做錯。」
「那不做事不就得了?」
「不做事,更錯。」

「錯就是錯,哪來的更錯?」
「做錯事的錯,讓妳有學習與改變的可能;
不做事的錯,讓妳一輩子陷在一種無從改變成長的停滯狀態。」

「那做錯事後怎麼改變那個錯?」
「不是改變那個錯,而是承認,接受那個錯。
錯誤發生了,就是個歷史事實,無從改變。
但妳願意認錯,才能改變錯過之後的自己,才能將錯就錯,將錯誤造成的既成改變當作制約點,尋找原先沒想到的其他可能。」

「所以做錯事最壞的就是死不認錯嗎?」
「不是。死不認錯還有一點扳回的機會,因為時間與空間一直不停的流轉,當初錯的事,有天時空環境全變了,說不定就變成對的;但前提是妳得設法活到那個時空改變的時候,所以當先知的必要條件是活很久,活不久的,就會變成先烈。」

「那做錯事最壞的是什麼?」
「還是認錯,快速又廉價的認錯。
當妳只是為了逃過責難而認錯,而非為了探究另一種可能而認錯時,妳會平白浪費青春與錯誤成本,卻只學會了狡猾與虛無。
這種認錯,不會讓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Kaohsiung Shrin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