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族終究徒然,只餘文明燦爛

Before the storm hits, October 1, 2019. Chengdu

「Patriotism is your conviction that this country is superior to all other countries because you were born in it.

國族主義就是你確信:這個國家民族比所有其他的國家民族都要偉大優秀,只因為你生於此,長於此。」——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Before the storm hits, October 1, 2019. Chengdu

國族掘起時,不僅厚植生產,充實民生;當有某時,門庭大開,許以交易流通,積累「著衣吃飯,曼行敬語」等優雅諸事,後世謂之文明。

但只要有積累,就會有滯餘,家族同儕就近分配,形成階級,因地制宜,僵變異化。

這些講究和諧的,終要成為官僚。那個強調能力的,難免一方軍閥。
忠心愛國的吸附黨國血肉為生,言必本土的據之營利叫賣。

色彩紛然,互不信任,言而生疑,行而生懼。

國族崩毀,常先起於疑懼,進而封閉,不聞外語,不容異見。
潮汐來時,繁華沙堡而已。

體悟國族終究徒然,便不會敬之如聖,惡之如魅,隨其血脈賁湧。

行至此時,或可靜佇無言,安然過眼,曾經如此的文明燦爛。

http://ibabel.tw/fair/index/353

Before the storm hits, October 1, 2019. Chengdu

說實話。

The wind knows where it blows, Taiwan

「In politics, being deceived is not an excuse. 在政治中,被騙不是藉口。」

—-萊謝克·科拉科夫斯基( Leszek Kolakowski 波蘭哲學家)

The wind knows where it blows, Taiwan

面對世事,有兩種態度:

一種是「事實前提」,問的是「有沒有這事?」「是不是這樣?」;

一種是「價值前提」,問的是「這樣好不好?」「這事對不對?」。

「事實前提」,永遠先於「價值前提」!

世事大亂,常常來自我們忍不住為了心中的善惡對錯,而選擇編輯了客觀事實。
我們總得學會,先確認事實真假,再選擇應對態度。

說實話,是處事根本。
如此我們才會相信自已在做的事。

The wind knows where it blows, Taiwan

要有理想,要開心。

summer street, taipei

克拉克基本定律(Clarke’s three laws)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說,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幾乎就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說,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很可能是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可能跑到不可能中去;

定律三:在任何一項足夠先進的技術和魔法之間,我們無法作出區分。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爵士(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

summer street, taipei

改變現況,創造新局,需要外部的資源,與內在的意志。

要匯聚外部資源,必先提出一個比現有狀熊更美好的願景。
這是理想。

資源不會一步到位,也不會一次就有效。
需要漫長的「Trial and error」,才得以凝結成有用的形式。
這個過程充滿懷疑、失望,與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困,所以需要內在的意志支撐。

咬牙死撐,何如樂在其中?

從絕境中生還的人,通常也是在絕境中自得其樂的人。
不能自得其樂,就無法「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

想改變現況,做些新事物的人,要有理想,要開心。

http://ibabel.tw/fair/index/183

summer street, taipei

「理想」比「現實」好在哪裡?

summer afternoon, taipei

「美好的午睡,是騙過死神的小小死亡。」—-墨西哥諺語

summer afternoon, taipei

理想主義者,不乏天真衝動之徒。
但,作為資深理想主義者如我輩,是盤點清算過,才選擇成為理想主義者的。

相較於浮沉於世的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者上算之處有三:

一.內心的安適與優越
二.外部的聲譽與資源

三.最重要的,就是環境變動,要求我們拿出所謂「理想」來交換時,也只有我們理想主義者拿得出東西作買賣。

那些言行一致的現實主義者,總是要劇情走到第四幕,才知道「理想」比「現實」好在哪裡?

http://ibabel.tw/fair/index/213

summer afternoon, taipei

態度,是我們最終的選擇,最後的自由。

Autumn Channel, Eastbourne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and even if this Island or a large part of it were subjugated and starving.

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
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

—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Autumn Channel, Eastbourne

自由,有兩個前提:

有明晰的意志能選擇。
有複數的選項可選擇。

意志可跟從欲望,但不能屈從恐懼。
屈從恐懼的選擇,就不是自由意志。

選項必得還有可能,不得到此為止。
到此為止的選項,是絕棄,也不是自由。

總是盤點現實,總是考量各種言之成理的衝突,總是設想凡事不如意,卻還能作出選擇。

把事情想到最壞有什麼難?
難的是,即便是最壞的境地,即便是沒有資源沒有方法了,也還能坦然處世。

態度,是我們最終的選擇,最後的自由。

http://ibabel.tw/fair/index/268

Autumn Channel, Eastbourne

理想不一定會實現。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

「唯願至大,其難方微。」——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

我所知道的「理想」,有三個意思:

一.它是此時、此地,尚未出現或實現過的事物
(已出現或實現的事物,就不是理想了)

二.這件未曾實現的事物,必然要比現有的事物美好
(要不它為何值得付出?)

三.這個「美好」,必需是對整個此時此地的生態圈與關係者都好,而非只對某個局部或個體好。
(只對局部或個體好,並無對錯,但那個叫「欲望」,不是「理想」)

「理想」必然看來不切實際,因為它未曾出現,無從想見,又允諾一種天真的美好…

但世事流變無常,現有的事物必然傾潰。

「理想」是在這真實的前提下,對未來與未知,來自我們自由意志,所作的擇選與作為。

理想不一定會實現。
但對未來,有著美好的選擇與作為,卻得以讓我們避免因著虛無而荒涼,或汲汲於現實而窘困卑瑣。

http://ibabel.tw/fair/index/245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

做買賣,先得學會做人。

Colonial Old Market, Taipei

「要用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去傾聽對方講話。」—-塔木德經

Colonial Old Market, Taipei

買賣做得好不好,
不看做的多大?賺了多少?
看做完這筆買賣後,生意是不是愈大?機會是不是愈多?關係是不是愈好?

不要以為買賣做大了,就可以幫客人決定不是買賣的事。

有人賺了買賣,賠了生意。
有人賠了買賣,賺了生意。
說到底,做買賣,不是做生意。

但,做買賣,先得學會做人。

http://ibabel.tw/fair/index/228

Colonial Old Market,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