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是關鍵時刻?

Tree in the temple, Taichung

【同人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五剛中正,二以柔中正,相應於下,同心者也,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義理所同,物不得而間之,故有此象。

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剛強,故必用大師以勝之,然後得相遇也。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師相遇,言相克也。直,謂理直。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Tree in the temple, Taichung

「不要想打敗敵人,而是要讓敵人打敗不了你?」

「是的。」

「然後敵人就會自己打敗自己?」

「說是這樣說,但通常還是要你們在關鍵時刻去幫一些忙。」

「等一下,你們是誰?」

「所有被你的敵人歸類為敵人們的你們。」

「那什麼時候是關鍵時刻?」

「當敵人的敵人來找你,想跟你會合,跟你站在同一邊時。

一開始,敵人強大時,你們都會受到威脅,意識到自己的劣勢,孤身難敵,號咷不安。

但也因為這種危機感,才會讓你們彼此尋求合作聯盟,去對抗你們共同的敵人。

一開始通常是私下往來,直到敵人意識到你們所形成的威脅,那也正是你們所共同形成的優勢;

直到敵人被迫做出回應,不管是正面強攻還是收買破壞,他的動作都會曝露出他此刻的劣勢,而他的劣勢就形成你們的機會。」

「所以?」

「所以當你們會合相遇時,不免一笑;

因為你們知道,有朋友夥伴站在一起,不再恐懼。

而恐懼,正是敵人用來宰制你們最有效的工具。」

Tree in the temple, Taichung

產出前所未有價值的人

Globalization, Shanghai

「一件貨物的完整代價應包括三種因素:
一.銷售價格
二,尋貨成本(通常是時間)
三.貨物使用期限」

——— Gary S. Becker & Richard A. Posner .《說真相的勇氣》

Globalization, Shanghai

「 初始,我們用刀破壞了原始世界;接著,我們在鏡中發現每個人都不一樣;然後,我們用文字將想法傳遞給遠方與後世的人;文明到這個階段,工具終於備足了嗎?」
「快了,但還得等最後一項工具登場,文明的要件才算到齊。」
「那是什麼?」
「貨幣,也就是我們通稱的錢。」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需要錢?」
「當我們取用了自然的材料,生產我們所需要的糧食,衣服,器物;又因著每個人的天份,而各自生產了不同的貨物時,我們自然就需要錢了。」
「以物易物不是很好嗎?」
「今天妳織的衣服換了三條魚,明天妳想換個口味了;但那個種芋頭的傢伙衣服夠多了,他比較想要一個水盆,可是做水盆的也不想要妳的衣服,妳這時該怎麼辦?」
「我應該讓我的衣服去換成一種大家都需要的東西?」
「對,那就是錢。
貨幣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先把我們所有做的事量化成一個標準,再用這個統一的標準,讓我們能各自去發展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一個一個去問人家要不要?」

「那人應當如何扮演貨幣的功能?」
「首先,那人必需有能耐把不同的人聚合在一起,愈不同愈好,他得讓這些不同的人發揮他們各自的才能,這是資本的第一階段:生產。

第二,就像打橋牌一樣,他得讓這些來自不同人的生產,組合為一種有意義的事物,投入外部的世界時,會得到具體的回饋與報酬,這是第二階段:價值的實現。

第三,當他從外部取得回饋與報酬時,他得公平但又有前瞻性的偏頗,將這些資源分配給這些生產者。
分配不當或完全均衡,會讓組織崩壞或停滯,只有前瞻性的偏頗分配,才能讓大家將心力放在未來那個尚未實現的,更美好的事物上。

最後,這些生產出來的價值,回饋得來的資源,與這些人熟練後的經驗與智慧;是否能形成一種穩定的模式與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繼續與其他的事物或模式結合,像物種結合一樣,創造出新的物種?這就是資本的最後一個階段:價值的再創造。」

「這樣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能讓不同的人為了同一個理想走在同一條路上,卻又能各自發揮所長,彼此組合互補,產出前所未有價值的人。」
「那這樣的人什麼時候會失敗?」

「當他習慣用投資報酬率去看待世界時,以為萬事都能量化;忘了他所帶領的,不是資本,也不是貨物,而是人。」

Globalization, Shanghai

優勢不是用來打敗敵人的。

Giant Rock Mountain, Taiwan

【同人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剛不中正,又无應與,亦欲同於六二,而為三所隔,故為乘墉以攻之。

然以剛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則是能改過而得吉也。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乘其墉矣,則非其力之足也,特以義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義斷,困而反於法則,故吉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Giant Rock Mountain, Taiwan

「我不懂,既然優勢在我,那我幹嘛還要隱忍等待,為何不主動改變處境?」

「所謂優勢,並非打敗敵人。」

「靠?不能打敗敵人,算什麼優勢?」

「不是不能,而是優勢不是用來打敗敵人的。」

「那優勢是拿來幹嘛的?」

「優勢,是拿來讓敵人無法打敗你的。

如果你佔據戰略高地後就自滿,啥事也不做,那優勢就會變成劣勢,敵人的進犯就會形成威脅。

如果你戒慎恐懼,繼續加強戰術壁壘,一層一層往上疊,那麼這些努力,就會在敵人進犯時,變成你的機會。」

「為什麼會變成我的機會?」

「世上沒有用不完的資源,所有資源經過衝突,都會快速摩擦耗損。

但世上總有看不透的迷霧,衝突一旦發生,快速強烈的互動,會改變已知的訊息與既有的認知。

只要守方不迷惑恐慌,不被攻方在戰場上掌控主動權,在認知上取得解釋權;時間拖得愈久,就對攻方愈不利。

彼時,他的任何一個小誤差,都會變成你的絕佳機會。」

「然後就可以打敗他了嗎?」

「不要想打敗對方,而是要想,怎麼讓對方打敗不了你。

世上唯一可以打敗對方的,只有他自己。」

Giant Rock Mountain, Taiwan

「沒有用啦…」

flower like butterfly

「 比別人優越,並不高尚。
比昨日之我優越,才是高尚之事。」

— 海明威

flower like butterfly

當我們提出一種想要改變現狀的具體想法時,最常聽到的回應是:
「沒有用啦…」

回應的人,有三種可能:

一.類似的事他以前做過,真心誠意勸你別浪費時間精力資源感情…
但,世事如流水,昨天可以的事,明天就不行了。
我們又怎麼知道昨天不行的事,明天是否還是不行?

二.他喜歡現狀,不喜歡你想要改變。
基於種種原因,他又不好與你站在對立面,只好用一種親密的方式,試圖讓你打消念頭。
但,正因為他希望你打消念頭,你才會隱約知道,這事是有可能成真的。

三.他不喜歡現狀,但也不喜歡由你來改變。
這種可能性之一是你的親人朋友,害怕你在過程中受到傷害。
另一種可能是,由你來改變,會讓他失去某種可能,現階段最好你和他一樣,先抱著觀望的態度。

上述三種可能,不管動機如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維持現狀」。
這才是真正「沒有用啦…」的事。
因為現狀,是沒有人維持得住的。

去改變現狀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如同蝴蝶撲翼,在他努力掙脫自身處境的同時,那一點小小的空氣迴蕩,卻可能造成沒有人意料得到的風暴。

flower like butterfly

能拿來幹嘛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會判斷。

City Tunnel, Taipei

「取下圖書館書架上的書然後逐頁翻查從來不是一種高效率的檢索方法,即使有時這是一項有趣且增進知識的努力。…
如今,瞭解什麽變得不那麽重要,更重要的是知道什麽是已知的。」

—-約翰•凱(John Kay)

City Tunnel, Taipei

「學會看不太懂的書,能拿來幹嘛?」
「親愛的,學會看不太懂的書,能讓妳一生充滿樂趣。
能拿來幹嘛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會判斷。」

處事掙活,妳得作出一連串看似直覺的判斷。
而這刹那的判斷,來自妳長期積累的兩件事:

其一,是邏輯。
這是被敬畏上帝的猶太人,稱為「與神爭辯的藝術」。
也是讓在街市遊走,長廊教學的蘇格拉底,最後得罪全雅典人,逼得飲下毒藥的力量。

邏輯無他,同一而已。先作歸納,再求演繹,既是如此,哪能這般?
邏輯如同建築,磚石層疊,塊壘森嚴,讓我們面對陌生事物與強大力量時,不致慌恐迷亂。

其二,是常識。
邏輯恆久,常識日異。
常識在八卦在臉書在推特IG在屎尿言論在所有我們以為浪費生命之處流動遊竄。

一位知識豐盈,而常識缺稀的學者,也會被一位不學無術,而透徹常識人心的流氓騙走畢生積蓄。
常識的可畏,如同流變的街巷,妳今天習以為常的事物,明天的樣貌就不一樣了。

邏輯與常識結合,方有「批判性思考」,讓妳能在舉世皆信時起疑,眾人嘲弄時生信。
它不保證能讓妳所有的判斷都是對的,但總能讓妳,作出當時當下,無從悔恨的決定。

http://ibabel.tw/fair/index/497

City Tunnel, Taipei

當你成為一個經營者,就不會害怕未來。

Lady of Ginza, Tokyo

「The entrepreneur always searches for change, responds to it, and exploits it as an opportunity.

企業家總是尋找變化,對變化做出回應,利用它作為一個機會。」—彼得.杜拉克

Lady of Ginza, Tokyo

經營者看待經營情況,有三種態度:

一.當情況一片大好時,你當看見那個不好的,逐劣修正,這是「改善」。

二.當情況一片慘淡時,你當看見那個好的,才知道資源應往哪裡投入,讓團隊看見希望,持續前進,這是「改進」。

三.當情況一片慘淡,你也真的看不見那個好的在哪裡時,就更簡單了。
你只能直接行動,對外打開一條生路,這是「改變」。

所謂經營者,是先去做了這些事,才會成為那個角色;而不是先去取得那個位子,再來做這些事。

既得利益者害怕改變,所有的時間與資源都投注在維續現況,註定了「被改變」的宿命。
而經營者在舊世界中看見新事物的可能,他的信仰來自他所念想的未來,他的資源來自時刻變動的現在,他的成果,來自改變這個世界。

當你成為一個經營者,就不會害怕未來。

http://ibabel.tw/fair/index/439

Lady of Ginza, Tokyo

改變世界,需要勇氣嗎?

Snow in Taipei, 2016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Steve Jobs

Snow in Taipei, 2016

改變世界,需要勇氣嗎?
不需要。

不管你是勇敢或懦弱,這個世界,時刻都在改變中,只是不一定會依你所願。

需要勇氣的,是創新。
所謂新事物,意思是之前從未出現過;也意味著,從現有的資訊,認知來看,這個新事物,通常是不合理的。
要合理,它早就出現了不是嗎?

創新的事物,在當時,都是不合理的;如同北地初生的雪花,飄落在南島微熱土壤。
這,才需要勇氣。

不合理的事,如何?何時?變成合理?
不要忘了,世界時刻都在改變中。

當你為了實現這個不合理,而把所有合理的事都做到了,都做完了;
那個只能等待,卻無法期待的應許,就會悄然降臨。

http://ibabel.tw/fair/index/374

Snow in Taipei,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