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落空之處,放下那顆不安的心。

Horyu-ji Temple, Nara

「…黃昏戌,獨坐一間空暗室。陽焰燈光永不逢…」

—-趙州從諗.《十二時歌》

Horyu-ji Temple, Nara

「當你可以不給予眼前事物任何意義;不選擇自己的處境,不控制外在的事物;唯有一念,默照此身時;那你還能幹嘛?」
「第四件事,那時妳可以試著碰觸,或著感知到實相的存在。」

「什麼是實相?」
「只能實證,無法言說的狀態。據說大家最終能碰觸到的都是同一個,但每個人前往的路徑不一樣。」
「那你的路徑是什麼?」
「時間。」
「什麼意思?」
「我們自小聽說,時間能改變一切?」
「不是嗎?」
「不是的。這話倒果為因了。其實是『改變』,創造了我們的『時間感』。」
「怎麼說?」

「所謂的時間,其實建立在3+1個因素上:
1-能量的失序:所有的能量,必然失序,回歸混沌,這就是所謂的「熵」,熱力學第二定律。
2-物質的衰敗:因著能量失序,物質失去能量支撐,也必然崩解敗壞,形成我們眼見的無常。
3-空間的位移:在這個失序崩壞的過程中,地球的自轉與繞日的公轉,留下了我們在宇宙間位移的軌跡。

4-有個「我」的肉身在其中隨其老去衰敗,有個「我」的意識在之間感受無常失序。

前面三項,構成了所謂客觀的『時間』,最後一項,成就了人為主觀的『時間感』。」

「你如何以時間為路徑,去碰觸或感知到實相?」
「我們通常認為,眼見為真的環境事物,乃至苦樂並俱的肉身意識,無一不是寄托在時間與空間交錯的『場所』裡。
當妳以能量的失序,物質的衰敗,與空間的位移,去檢視這個場所時,必然發現,妳眼見為真的事物,無一不是正在流變傾頹。
妳就像身處在日已落,月未昇,闇黑無明的室內,看不見任何可以眼見為真的事物。」

「所以在時間裡的事物,都不是真的?你是這個意思嗎?」
「不是。如果時間不是真的,那這個感知到時間的人是誰?」
「所以意識是真的?」
「也不是。當妳再回神過來,察覺妳自身的意識時,也不免隱約感知,這些念頭由來,彷佛海面浪花,乍生即逝。」
「靠,你夠了喔?」
「對,就先到這邊就夠了,不要再走下去了。」
「啊這不是兩邊落空嗎?」

「是啊,實相存在於無可依附,無處停止的落空之處。而我們最終,還是得在這落空之處,放下那顆不安的心。」

默照此身

Observe yourself quietly

「當下,是作為一個人,當真能被剝奪的唯一實存。」

—–馬可士.奧理略(羅馬皇帝,斯多葛派哲學家)

Observe yourself quietly

「如果,假設,萬一,我們不小心做到你所說的,既能不給予眼前事物任何意義,又能不選擇自己的處境,不控制外在的事物,那時會怎樣?會很超然或像有人說的狂喜嗎?」
「呃…我知道妳說的那種情境,但別人是別人,我無法去證實別人的體會。」
「那你自己呢?」
「我猜想,如果有一時片刻,讓我不小心做到了,那時應該不是超然狂喜,而是恍然稀微。」
「說人話好嗎?」
「恍然明白,稀微清楚。」
「算了。那這個恍然稀微時,你會幹嘛?」
「第三件事,默照此身。」

「什麼是默照此身?」
「當外在的事物與內在的意識皆無可依憑時,妳只能回歸到妳當下暫時的依存:此身。」
「那你是怎麼做的?」
「每家每宗各有不同的作法,我的方法是東拼西湊偷來的,適用於我,不一定適用於其他人。」
「那你又何妨說說?反正人家也不一定同意買單。」

「當我心煩意亂,不知如何是好;或是剛好相反,自以為超然一切,洞察覺知時,都會試著回歸呼息,默照此身:


1- 舌抵上顎,下巴收緊
2-頭頂至尾椎調成一直線
3-緩慢而深的吸氣,腹部逐漸收縮
4-停止呼吸片刻,在緊縮的下腹與脊椎之間的空間,感覺氣的存在。
5-繼續吸氣,再停片刻,直到再也吸不進去了,不要勉強,緩緩讓氣自鼻間呼出。
5-過程中,觀察身體上任何緊張的部位。
6-專注身體的運行,不管外界天崩地裂,即使片刻形神俱滅。」

Observe yourself quietly

放棄認知,盤點現實

City in the afternoon, Taipei

「當你發現出發時對方向的認知,與現實環境有落差時,請先放棄認知,逐一盤點現實,從頭建構你此時的所在與可能的方向。」

—–《漂流》
———————
2013年六月初,當我發現創業時的想法與現實有很大落差時,我試著在筆記本裡記下十九個關鍵字,每一個字,都問了七個問題:

「true?」有哪些現實?
「what?」這些現實意味著什麼意思?
「why?」因何致此?
「so?」所以,你的態度是?
「if?」如果…會怎樣?
「how?」怎麼做到?
「how much?」要付出什麼代價?

不急,不趕進度,一個字,一個字問。
問的過程中,新的轉向與可能性,也就慢慢浮出來了…

http://ibabel.tw/fair/index/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