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該尊重來自不同生命的文化?

colonial governor’s residence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
—Charles Darwin

「能夠生存下來的,既不是最強壯的、也並非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物種。」
——查爾斯·達爾文

colonial governor’s residence

我們為什麼該尊重來自不同生命的文化?
因為時間不停的流動,我們既是過往的全部,也是未來的片斷。
不同的生命與文化,所構築的多樣生態,相較於單一而自認血統高貴的文化,能承受更多未知的打擊,產出更多精采的未來。

那些到了新地方,卻念念復興故國傳統; 與面對新來客,一心「矯正」對方,要求對方認同己身文化的人; 都是企圖用死去的光榮,悶死新生的未來,從而失去選擇的機會。

一個不會啐啐念提醒你要愛她的土地,才會成為你衷心不渝的母國。

文明是一個不停演進的過程:今日的叛逆,明天的傳統;昨夜的邊緣,來日的主流。
我們尊重外來與不同,是為了保留未來的選擇,與無法預期的可能。

colonial governor’s residence

那個看著我自己的,是誰?

( Image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普羅米修斯自己承認道:『說句真話,我痛恨所有的神靈』,這是他的自白、他自己的格言、藉以表示他反對一切天上的和地下的神靈,因為這些神靈不承認人的自我意識具有最高的神性。不應該有任何神靈同人的自我意識並列」。——馬克斯

( Image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行動與本能由我們的腦幹,也就是”爬蟲類腦”所控,目的是生存與繁衍。」
「是的。」
「感情產生自我們的腦緣,也就是”哺乳類腦”,為了傳遞溫度與溝通?」
「我認為如此。」
「理智則來自我們的大腦皮層,也就是”靈長類腦”,具體發展出語言文字,讓我們得以建構人類世界?」
「這是文明的源起。」
「這三種腦不會起衝突嗎?」
「這三種腦無時無刻,都在衝突與互相侵奪對方的領域。」

「什麼意思?」
「比如說,妳今天早上出門時,看到巷口有兩輛車並排,擋住所有的車子進出;妳開始生氣,覺得他們怎麼可以這麼沒公德心?」
「影響到大家的時間,當然沒公德心。」
「然後妳看到靠邊的那輛車熄火了,擋在路當中的那輛車試著在幫他接電啟動,妳更生氣了,這不能換個方式?或換個時間嗎?非得在這時候做?」
「不是嗎?」
「不是的。因為熄火的車,非得要並排,接電索才能從兩輛車頭的電瓶互連。妳會生氣,是妳假設他們有能力避免這事,只是他們貪圖方便。但事實上,是他們沒能力避免這事,而不得不如此。」
「這跟我的三種腦有什麼關係?」

「如果妳用”靈長類腦”的理智先觀察客觀環境,了解條件限制;再用”哺乳類腦”的感情發揮些同理心,感受他們的處境;妳就可以較有餘裕的安置當下的自己,而非急著生氣罵人。」
「 那我為何不能如你說的那樣?」
「因為在妳啟動理智之前,妳的本能就先啟動了。上班要遲到了,妳覺得不安,主掌生存安全的”爬蟲類腦”比理性辨識的”靈長類腦”,更快搶奪啟動了負責情緒的”哺乳類腦”,所以妳覺得焦慮憤怒,而非同情理解。」
「大家不都是這樣?」
「是的,大多時刻我也會。但正因為這三種腦常處於錯置誤用的情況,我們才需要對自己下功夫,學著調配控制。」
「你是說,讓它們各自回到原位嗎?」
「這是基本的。但如果我們熟悉這三種腦的啟動機制與速度條件,我們甚至有機會利用它們喜歡扮演不同角色的天性,因應不同的環境與需求,來產出不同的自我。」
「那要從哪裡開始?」
「從觀察自己開始。」

「我們怎麼觀察自己?」
「想像有另一個妳,站在某處,看著自己,就像看一株大樹,看著自己面對世事的反應,不要評斷對錯,也不會喜歡厭惡,只是看著,就像看著大樹的枝椏在風中輕拂。
然後慢慢的放大,放寬視野,看到大樹所在的環境,看見背後的藍天,白雲,遠方的落日,與腳下輕淌的河流。

當妳可以安然的觀察自己如欣賞風景時,何妨輕輕自問:那個看著我自己的,是誰?」

( Image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有感情,才能讓我們的意識產生質量的變化

Learn to wait, but don’t expect.

「親愛的,有個好消息,有個壞消息,妳要先聽哪一個?」
「先說好消息。」
「妳所厭惡憎恨的人都會死。」
「那壞消息呢?」
「妳所喜歡愛慕的人,也都會死。」—–《死侍》

Learn to wait, but don’t expect.

「溝通不是語言的功用嗎?為何你說是感情的功能?」
「我們在語言發明之前,難道就無法溝通了嗎?」
「難道可以嗎?」
「可以的。妳認真想一下,當我們身在異國,走進一家餐廳,語言不通時,我們如何吃上一頓飯?」
「表情與比手劃腳?」
「驅動表情與四肢,讓對方感受到我們需求的,是什麼?」
「嗯,感情?」

「妳還記得我跟妳說過的,那個舊約故事裡,巴別塔的故事嗎?」
「遠古時,人類的心意相通,合力要建一座通天塔;上帝眼看那塔若成,就沒什麼事是人類做不到的,遂讓人類開口,各說各話,那塔從此就建不成了。」
「如果各說各話是暗喻著人類最後才發展出來的語言中樞,那在已經有本能與運動的腦幹之後,在理性與語言的大腦皮層還沒出現之前的,是什麼?」
「負責處理情感的大腦邊緣?」
「是的,也就是開始擁有體溫的”哺乳類腦”。」

「可是擁有感情不是會讓我們變得脆弱嗎?你看電影裡面,看來很強很有力量的人,通常不都是冷酷無情的?」
「如果感情只能讓我們變得脆弱而影響生存,那擁有這個基因的先民,早就應該在數萬年前就被環境消滅了不是嗎?
感情讓我們彼此連結成為族群,因而產出比冷酷無情的個體強者,更強大的力量。」

「感情不也是痛苦的來源嗎?」
「感情是,但不只是痛苦的來源;
有感情,才能讓我們的意識產生質量的變化:

歡愉的,能接受一切般的鬆;
痛苦的,想停止一切般的緊;
悲傷的,想放棄一切般的輕;
憤怒的,想阻擋一切般的重。

感情讓我們得以體會生命中經歷的起伏跌宕,聚散無常,因而焠煉出一點意識的結晶。」

「那這個過程可以讓我們學會什麼?」
「我們可以學會等待,但不要期待。」

Learn to wait, but don’t expect.

我想念

Taipei at night in the 1970s

我想念笨重的,敲打時會發出滴達如水漏報時的打字機

我想念寫在薄韌洋蔥紙上,一鉤一勒想像那人看到這些筆跡時表情如何的越洋國際信件

我想念路邊的,得繞動轉盤才撥出一個號碼,在暗夜中透出微光的電話亭
趁著家人看連續劇,偷溜出來打電話給男生,急急切切說不清楚,鼻尖冒著微汗的高中女生

我想念那些因著遲滯而讓時間難耐卻如此珍貴,因著技術落後卻讓話語得以字字推敲,因而聲聲動人的,那個年代。

Taipei at night in the 1970s

但我們不是還會進化嗎?

Trees in winter evening, Taipei

「Not the ones 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
but the ones sharing the same feeling understand each other.
不是那說相同語言的人瞭解彼此,而是分享相同情感的人。」

—–魯米(黃承晃譯)

Trees in winter evening, Taipei

「你說:我們應學會恐懼,但不要恐慌。」
「是的。」
「你又說:我們行事要認真,但不應當真。」
「我很高興妳聽見了。」
「那這兩者有關係嗎?」
「有的。這兩種態度的出現,都是為了處理那小小的,原始的,讓我們變成機械的,俗稱為”爬蟲類腦”的腦幹。」

「什麼意思?」
「人類最早是從爬蟲類演化出來的,這妳還記得吧?」
「國中,自然與生物第二冊。」
「演化,意指生物因著生存環境的挑戰而異化發展,但也保留了需要的元素。爬蟲類腦,也就是大腦連接脊椎,稱為腦幹之處,負責處理我們的本能與運動機制。」
「這兩者有何區別?」
「本能,是指妳不必用想法,也無須學習就會的內部反應;是動物維生最基本的機制,它負責保護生物個體,當妳害怕恐慌時,就會啟動它。
運動,是指妳必須先有意識,也要經過學習才會的外部行為;是動物在環境下求生的要素,負責與外部交換能量與資源,欲望,是它的驅動來源。

這兩者都由腦幹來處理,是人類能從爬蟲類演化至今的基礎,現在已深埋在頸後與意識深處;但只要我們一覺得危險不安,或想得到些什麼時,都會讓自己瞬間退回爬蟲類腦。

當妳每天的生活完全被環境所擺佈時,只會剩下本能與運動機制,那時,妳就如同一具機械,週而復始,過完一生。」

「但我們不是還會進化嗎?從冷血的爬蟲類為起點,我們不也演化為有溫度的哺乳類?」
「是的。於是我們有了處理感情,位於大腦邊緣的”哺乳類腦”。」
「感情的功用是什麼?」
「溝通,共享溫度,終而產生同理心。」

Trees in winter evening, Taipei

1988年冬天

Winter 1988, Jiufen

「喂—?」
電話那頭傳來熟悉爽利的招呼聲,我猶豫了一下,放棄掛斷的念頭,開口用不熟練的母語致歉:
「侯導,歹勢,我啦…代誌嘸做剎,人都先落跑,實在真歹勢…」

電話那頭一聲長嘆:
「你哪決定啊,我嘛嘸想袂擱問。
少年人,以後不管做啥代誌,毋通遐爾早著放棄,擱堅持一擱兒較好啦…」

1988年初冬,《悲情城市》在九份開鏡後的第二天晚上,那是記憶中我與老人家最後一次對話。

有翼的靈魂。

Winged Soul, Liverpool

下雨時,城市泛起灰藍微光;午後7:38分,天猶亮。

站在對街的酒吧門口,塗完最後一筆,站在身後的肥壯男子忽然逼近,伸出緊攢的右拳,指著我的塗鴉本,嘴裡含混不清的咕噥。

「sorry」,我笑著後退,裝作不懂他的肢體語言;塗鴉自娛,不宜販售。

Winged Soul, Liverpool

友人趕來解圍,交談兩句,回過頭說:「他想送人的。」
遂而轉念,點頭微笑。
簽名時,他高興的提醒,請寫「to Karen」。

Dear Karen,這男人醉時仍然念想著妳,在我身後佇立許久,只是想做些討妳開心的事。

撕下塗鴉,換了他緊攢在手中的5英鎊,請友人收下,納入我們下一站酒吧的買醉基金。

回旅館時,雨已停,雲際透出金邊,一只海鷗落羽自天上盤旋飄下。

城市上空飛舞著,帶著酒意的,有翼的靈魂。

Winged Soul, Liverp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