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締揭締,諸色非名,經歷經歷,知懼不慌

Blue Twilight, Covent Garden, London

「這個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現代物理學提供了六項前提:

1-物理現實的主要成分充塞於空間和時間之中,萬事萬物皆源自於此。

2-每個片段每一個時空元素都具有同樣的基本性質,與其他片段無異。

3-現實的主要成分是活生生的,具有量子活動。
(量子活動有著特別的特徴,是自發而無從預测的。若要觀察量子活動,你一定得加以擾動。)

4-現實的主要成分也包含了恆久不變的實質成分,使得宇宙成為個多色的多層超導體。

5-現實的主要成分包含有度規場,能讓時空變得堅軔並產生重力。

6-現實的主要成分有重量,具有普遍的相同密度。

基於上述前提,我會用『網格-Grid』,來指稱構成這個世界的那個玩意。」

——Frank Wilczek(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物質之輕》

「生而為人,總得面對不如人意的人世,你要如何重新賦與意義,並因此轉換意識?」
「先回到最基本的,這具人身吧?
人身是以碳元素為基底構成的物質,才能在這個同樣以其他物質構成的宇宙時空中活動經歷。」

「活動經歷?」
「是的。還記得我以前跟妳解釋過的,那部古老梵文經典的最後四句嗎?
第一句「揭締揭締」,應是「經歷經歷」之意。
以物質人身在物理宇宙中經歷,我們就得遵守這個世界的規律:物質佔有空間後客觀的實存。」
「什麼意思啦?」
「一顆樹在森林中自然長成或傾倒,不因為有沒有人聽到看到而改變它的存在。」
「這不是廢話嗎?」
「還有古典力學:就算妳自認為已經覺醒開悟,修煉到傳說中通靈出神的境界,但從十二層樓跳下來,還是得告別人世,妳的肉身不會因此變成虹光身。」
「靠,是說真的有人可以改變物理定律喔?」
「嗯,擁有這種自信的人還不少,但他們都搞錯方向了。」

「什麼方向?」
「根據等價交換原則,借來的東西,一定要支付相同的代價償還。而就算妳從某處借來無窮的能量改變物理場域,那也無助於妳處理人世的煩擾。」
「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搞錯方向?」
「因為他們把「色」與「名」搞混在一起了。」
「什麼是「色」與「名」?」

「「色」,是指這個物理世界,物質環境所構成的,讓我們身處其中的現象。
「名」,是指我們與這個現象後接觸後,所產生的:

受→來自眼、耳、鼻、舌、身的本能感受。
想→感受產生後,對外在環境的印象與情緒。
行→產生印象與情緒後,我們回應的選擇與態度。
識→對於我們的選擇與態度,所產生的合理化解釋並給予意義。

色歸色,名歸名;雖說在能量界與意識界這兩者會互為構成;但在最基礎底層,能量已塌陷固化的物質界,我們得隨時提醒自己:現象歸現象,認知歸認知。
物理世界依古典力學運作,不依人類的悲怒歡懼,認知立場而稍有改變。
當我們在物質界有所缺損病苦時,當思「諸色非名」:所有物質實體構成的現象,來自交換能量,然後才形成我們的認知。
由於能量必然失序,物質的敗壞也是必然的,我們的認知不能不會,也不需要改變這個必然,只要安靜的觀察,經歷這個過程。」

「如何經歷?」
「學會恐懼,但不要恐慌。」
「恐懼與恐慌差別在哪裡?」
「恐懼來自敬畏,知道肉身渺弱,因此能量內聚,意識專注在未來的可能與選擇方案。
恐慌來自蒙眛,不知己身終究消亡,因而能量外散,意識只能看見身邊事物與此刻力求生存的本能回應。

人身難得,是說若無此具肉身,我們就無從經歷人世諸般,在闇黑無明的宇宙中,啟始華麗旅程。
是故處理人身最底層的求生本能,我們不妨提醒自己:「揭締揭締,諸色非名,經歷經歷,知懼不慌」。」

http://ibabel.tw/fair/index/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