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是一個「去聖除魅」的過程

entrepreneur

「人類的直覺、創造力、自發性動力及樂趣,存在於「兒童」。
「成人」則是生存所必須:負責處理資訊,算計如何有效率的面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可能性;
同時經歷自我的滿足,面對自身的挫敗。」

———Eric.Berne.《GAMES- people play》

「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創業的。」
這話,也許不是一組偽命題,但卻是一個廉價論述。
「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紅色的。」「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結婚的。」「不是任何人都適合XXX。」…
抽換主詞後,仍然適用各種論述的句型,就是成本很低的「廉價論述」。

創業,其實是一個「去聖除魅」的過程。
去自己的「聖」:
那些原來你以為自己很行,都是自己功勞的成就與能耐;當你脫離組織系統時,才發現沒有系統的試誤,組織的協同,你當年成就的那些事根本做不起來。
除自己的「魅」 :
那些原來你以為自己一輩子不用去面對的人情冷暖,害怕的厚顏相求;當妳走過一趟之後,也就了卻淡然。

創業通常要失敗。
那些現在成功的,只是還沒失敗;
或是在失敗前,創業者就先離開了。

但就生命經歷而言,創業必然是合算的。
創業成功了,妳會成為企業家。
創業失敗了,為了合理化自己的境遇,妳只好成為哲學家。
那些成功後又失敗的,或是失敗後又成功的,就更是賺到了。

創業,無非是妳已經社會化的那個小心謹慎,合理算計的「大人」,有天突然被內心那個小小的,微弱的「兒童」聲音所召喚;
決定冒著風雨出門,在荒涼的城市裡尋找一片沒人見過的叢林。

http://ibabel.tw/fair/index/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