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長於「女生宿舍」,至今。
對女體,自不陌生。
但也要到年近半百之際,在雷驤老師課堂上,直白鉤勒時,才醒覺那線條與峰谷起伏之處,真是好看,而竟無他念。(當然也可能是老了)
那一年冬天,在北藝大畫完女體後,雷老師先讓來打工的舞蹈系女生披上衣服,再讓她從散落在舞蹈教室地板上的,我們這些初學者的塗鴉當中,挑一幅她自己最喜歡的。
那是我第一幅送人的塗鴉,至今還記得她驚喜的眼神。
自小長於「女生宿舍」,至今。
對女體,自不陌生。
但也要到年近半百之際,在雷驤老師課堂上,直白鉤勒時,才醒覺那線條與峰谷起伏之處,真是好看,而竟無他念。(當然也可能是老了)
那一年冬天,在北藝大畫完女體後,雷老師先讓來打工的舞蹈系女生披上衣服,再讓她從散落在舞蹈教室地板上的,我們這些初學者的塗鴉當中,挑一幅她自己最喜歡的。
那是我第一幅送人的塗鴉,至今還記得她驚喜的眼神。
「最文明的群體最容易因私智而滅亡,因為徹頭徹尾的理性是德性解構的結果。」
—-劉仲敬.《經與史》
這場積累多時,突而炸裂的春鬥,衝撞了島國多年來所相信不疑的事物:
一.自由經濟?
暫不論「反服貿」是否等同「反開放」(這是官方論述的主策略),完全開放與自由市場是否就是島國唯一的選項?
完全開放下的自由市場,就得選擇在國際分工中扮演單一角色,是否就得放棄某些事物,如小農經濟,與由此而來的有機農業?
(樂觀者也可說,島國將成為大中華地區最大的有機農業輸出地)
至於「全球開放必得先向中國開放」的官方論述,是現實還是邏輯,則可另論。
二.代議政治?
島國人民經歷百年來的殖民與黨國統治,好不容易掙來的民主代議政體,卻在短短三十年間,成為代議分贓政體。
當代議委員在電視上直言:「那就是個交換場合嘛!」
當學運領袖在議堂中開口:「總統,請接受人民的指揮!」
我們都被迫思考,誰是人民?誰能代表人民?
誰又從人民的信任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家族資產或歷史位階)
三.世代交替?
1945~1964年所出生的戰後嬰兒潮,到現在是70歲到50歲的在位者了。
這群人在幼兒時,全球最大的公司是生產奶粉的雀巢(或味全?)。青少年時,是賣他們糖水的可口可樂(或賣速食麵的統一)。成年時,是每個人都要開部車的通用(或每條巷口都有的小7);現在,他們還在職場的位子上,也在成長中置產,取得島國多數的土地。
社會資源與資產,大多牚握在他們手上,只會繼承,不再流動。
這群人身處戰後大成長潮,相信「愛拼就會贏」,相信「有錢才是贏」,也相信他們成功經驗一定能複製到下一代,後照鏡中看到的過去就是前方不變的路。
島國在戰後的成長,就是「依附政治」+「代工經濟」。
以前依附美國,全球代工;現在只要依附中國,更可以透過中國當全球工廠的工頭。這不是很簡單的邏輯嗎?為何小朋友聽不懂?
四.中國因素?
除了血緣由來,「文化中華」構成了上一代島國人民的認同來源。
島國上一代的統獨爭議,多陷在此二者間論戰。
但在島國出生的下一代,血緣多元,而「泱泱中華」,只是他們的文化選項之一。
他們更在乎的,是基於本土的生活方式,與對岸社會價值的落差。
兩岸開放往來後,有了強烈的對照組,更加強了新一代的島國認同。
「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
這一句話,不止表明了對未來的期許,也隱含了對過往所信仰的,那個「天朝中國」的否定。
五.資訊輿論?
春鬥初始,資訊紛雜。不多時,島國便有平行時空之謂。
初以資訊來源為二分:「看電視,聽廣播,看報與鄉里口語」v.s 「BBS,臉書,Line與社群直播」。
資訊的目的在取得認知,改變或堅定認同。
當佔據議場者直播如何垃圾分類時,也是在意識到在全國人民注視下,以行為改變官方的「暴民認知」。
抗爭者與官方都在打一場輿論戰爭,都在取得自身的合理性與對方的不公義。
這樣的結果,就反應到臉書上。
3月18日到3月23日傍晚,島國臉書逐漸呈現「表態」的壓力。
至3月23日深夜,直到3月30日,便近乎「全島攤牌」了。
3月30日以後,大家各自碰觸到彼此的邊界,有人不再往來,有人不再模糊,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容異的厚度與反思的深度不再如往。
能量漸息。中正一分局的衝突,只是之前委屈者的能量釋放。
甲午春鬥之後,很多事不會再一樣了。
「鬥」,是指想法不一樣,價值不一樣,路線不一樣,才會有衝突。
「爭」,是指,彼此要的東西都一樣,不是你的,就是我的。
「鬥」是春秋,圖的是大義名份。
「爭」是戰國,要的是國土人民。
「鬥」之後,通常會走向「爭」。
「泰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將過於中,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恤,憂也。孚,所期之信也。
戒占者艱難守貞,則无咎而有福。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你說:匯聚能量,決定意向時,社會是上層,國家是基層,公務員不會比公民意志更有權威;
產出資源,分配物料時,國家是上層,社會是基層,但國家還是要聽從社會,因為只有執行者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使用資源?」
「是的。」
「好啦,就算你說的這種萬中得一的情況真的給他做到了,那會怎麼樣?」
「還是要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
此刻這個國家社會系統,處於一種動態平衡,互相倚賴而非對立鬥爭,這是優勢。
但沒有一種平衡是不會被傾頹顛覆的,只要其中稍有疑慮怨懟,總會迎來翻臉掀桌的一刻,就是無法避免的劣勢。
在跟外界交換與爭奪資源的過程中,也難免有磨擦衝突。有些事,永遠不會過去,只是潛伏在某個陰暗的角落等待反擊,這是威脅。
不要日子過順了就覺得理所當然,保持一定的不安感,主動以既有的資源去嚐試沒有做過的事,危機自然就成為轉機。」
「你說的好容易?那又怎麼做到?」
「不容易。愈簡單的事,愈難做到。」
「什麼是那個簡單的事?」
「誠信。對內以誠,可以安人心;對外以信,方得成交易。」
「 比別人優越,並不高尚。
比昨日之我優越,才是高尚之事。」
— 海明威
當我們提出一種想要改變現狀的具體想法時,最常聽到的回應是:
「沒有用啦…」
回應的人,有三種可能:
一.類似的事他以前做過,真心誠意勸你別浪費時間精力資源感情…
但,世事如流水,昨天可以的事,明天就不行了。
我們又怎麼知道昨天不行的事,明天是否還是不行?
二.他喜歡現狀,不喜歡你想要改變。
基於種種原因,他又不好與你站在對立面,只好用一種親密的方式,試圖讓你打消念頭。
但,正因為他希望你打消念頭,你才會隱約知道,這事是有可能成真的。
三.他不喜歡現狀,但也不喜歡由你來改變。
這種可能性之一是你的親人朋友,害怕你在過程中受到傷害。
另一種可能是,由你來改變,會讓他失去某種可能,現階段最好你和他一樣,先抱著觀望的態度。
上述三種可能,不管動機如何,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維持現狀」。
這才是真正「沒有用啦…」的事。
因為現狀,是沒有人維持得住的。
去改變現狀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如同蝴蝶撲翼,在他努力掙脫自身處境的同時,那一點小小的空氣迴蕩,卻可能造成沒有人意料得到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