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落空之處,放下那顆不安的心。

Horyu-ji Temple, Nara

「…黃昏戌,獨坐一間空暗室。陽焰燈光永不逢…」

—-趙州從諗.《十二時歌》

Horyu-ji Temple, Nara

「當你可以不給予眼前事物任何意義;不選擇自己的處境,不控制外在的事物;唯有一念,默照此身時;那你還能幹嘛?」
「第四件事,那時妳可以試著碰觸,或著感知到實相的存在。」

「什麼是實相?」
「只能實證,無法言說的狀態。據說大家最終能碰觸到的都是同一個,但每個人前往的路徑不一樣。」
「那你的路徑是什麼?」
「時間。」
「什麼意思?」
「我們自小聽說,時間能改變一切?」
「不是嗎?」
「不是的。這話倒果為因了。其實是『改變』,創造了我們的『時間感』。」
「怎麼說?」

「所謂的時間,其實建立在3+1個因素上:
1-能量的失序:所有的能量,必然失序,回歸混沌,這就是所謂的「熵」,熱力學第二定律。
2-物質的衰敗:因著能量失序,物質失去能量支撐,也必然崩解敗壞,形成我們眼見的無常。
3-空間的位移:在這個失序崩壞的過程中,地球的自轉與繞日的公轉,留下了我們在宇宙間位移的軌跡。

4-有個「我」的肉身在其中隨其老去衰敗,有個「我」的意識在之間感受無常失序。

前面三項,構成了所謂客觀的『時間』,最後一項,成就了人為主觀的『時間感』。」

「你如何以時間為路徑,去碰觸或感知到實相?」
「我們通常認為,眼見為真的環境事物,乃至苦樂並俱的肉身意識,無一不是寄托在時間與空間交錯的『場所』裡。
當妳以能量的失序,物質的衰敗,與空間的位移,去檢視這個場所時,必然發現,妳眼見為真的事物,無一不是正在流變傾頹。
妳就像身處在日已落,月未昇,闇黑無明的室內,看不見任何可以眼見為真的事物。」

「所以在時間裡的事物,都不是真的?你是這個意思嗎?」
「不是。如果時間不是真的,那這個感知到時間的人是誰?」
「所以意識是真的?」
「也不是。當妳再回神過來,察覺妳自身的意識時,也不免隱約感知,這些念頭由來,彷佛海面浪花,乍生即逝。」
「靠,你夠了喔?」
「對,就先到這邊就夠了,不要再走下去了。」
「啊這不是兩邊落空嗎?」

「是啊,實相存在於無可依附,無處停止的落空之處。而我們最終,還是得在這落空之處,放下那顆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