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這樣的同理心?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內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

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當如是也。

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你說同理心可以讓夥伴對你有期待,又能讓你了解夥伴們之間的差異與需求?」

「是的。」

「那我要如何擁有這樣的同理心?」

「學會設身於他者所認同的情境,處地於他者所面臨的處境,認同其所見,面臨其選擇。」

「設身處地從何開始?」

「從觀看,觀察,觀想開始。

當你試著從他者的立足點觀看,就會看到不同的角度、比例,與不同的遠近親疎,這構成了不同的情境。

當你再試著多觀察些細節聯動,每下愈況,愈底層愈基本就愈清楚明白,你就愈能理解他者的處境。

當你有了不同的立足點,更多的細節之後,你就能透過觀看觀察之後的想像,更清楚的理解之間的脈絡關係,進而創造出一種讓大多數人認同的語境。」

「什麼樣的語境可以讓大多數人認同?」

「超乎個人情境,又能讓所有個人覺得參予其中,可以超脫個人卑微的處境,得以成為神聖共同體的語境。」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現實扭曲力場

Old Town, Tokyo 1950

『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改變這個世界。』

                    ─1997年,蘋果『不同凡想』廣告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Apple’s “Think Different”  1997

Old Town, Tokyo 1950

「你說場所決定一切。」

「是的。」

「你又說生而為人,擁有自由意志。」

「沒錯。」

「場所能由我們的自由意志決定嗎?」

「通常不行。」

「那自由意志能決定什麼?」

「決定如何解釋,對應我們身處的場所。

1950年代,有位去日本學習合氣道的外國年輕人,下課後,坐在夜歸的電車上 ,身處於所謂的場所。」

「這我們每天上下課時都會經過啊?」

「對,但不會每天都一樣。

忽然有位醉漢上車了,大吼大叫,身邊的人紛紛避開。

當某個事件進入場所,創造了一種狀態,場所就會演變為情境。」

「嗯,我在捷運上,忽然有人把歌放得很大聲,讓人很討厭,這也是情境?」

「是的。場所提供了事件發生的時空,事件讓妳有了情緒起伏,於是場所成為情境。」

「那個年輕人呢?」

「年輕人心想,我是學武之人,是不是該出手阻止這名醉漢?

這樣想時,他已下意識的站起身,醉漢馬上發現,於是朝他走來,一場衝突眼看就要發生。」

「哇,這是電影場景嘛!」

「對,當你對情境有了回應,就會出現你的角色,這時你就進入情境的下一步:處境。」

「所以他的處境就是和醉漢對立衝突?」

「他選擇了角色,創造了處境,劇本原本應該是痛扁醉漢一頓。」

「不是嗎?」

「不是的。這時他身邊有位老先生忽然對醉漢說話了。」

「叫他不要亂來嗎?」

「啊,你也喜歡喝清酒嗎?老人家用一種忽然遇到老友,驚喜的口氣說。」

「那醉漢呢?」

「醉漢楞了一下,下意識的回說是啊,老人家站到他身旁,扶住醉漢不穩的身軀,繼續問:啊你都喝哪個牌子?剛在哪裡喝的?那裡的女侍如何?下次去要找我喔…他把醉漢帶回座位上,讓他靠在他的肩上…。」

「這是哪一招?」

「這是語境。當大家都陷在馬上要發生衝突的劇本情境時,老人家卻不認同這套劇本,主動用語境改變了彼此的處境,進而改變情境。

從場所開始,約定俗成的慣性讓我們無法思考,機械人般進入寫好的情境劇本,扮演角色處境,說著從電視劇裡聽來的的台詞,完成一個語境,然後自以為經歷了人世滄桑。

那位老人家,順著結構脈絡,郤用另一套語境,打破慣性運動,讓醉漢片刻間轉換到另一個情境。

當不同凡想的語境在時機到位時,提交到這個世界,就會產生『現實扭曲力場』。

記得自己,莫要認同;我們就可以順從造化,但不必服從命運。」

Old Town, Tokyo 1950

什麼是環境?什麼是情境?

Yushan in spring, Taiwan

【同人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莽,剛而不中,上无正應,欲同於二而非其正,懼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言不能行。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Yushan in spring, Taiwan

「你說:優勢在己,機會在彼。要能隱忍被動的等待環境變化,情境不同?」

「是的。」

「什麼是環境?什麼是情境?」

「所謂環境,是指物質的構成,依物理的規律運作,人未涉入。

所謂情境,是說人碰觸環境,因環境時空而動心起念,是謂情境。

妳若能先敵人一步,隱伏前進於低處,讓敵人無所知覺,不知環境已然改變,這就是妳的優勢。

在敵人不察中,佔據戰略高地,當敵人意識到時,妳已形塑情境,掌握機會。

但這些優勢與機會,都要建立在妳可以三年、三十年的隱忍不動,不改變現狀。

妳若妄動,優勢就會變成劣勢,機會就會變成威脅。」

「還是不懂,我不動,環境如何變化?情境為何會不同?」

「妳不動,敵人自然會亂動,會擾動環境,改變情境。

有一天當妳發現處境也跟以前不一樣了,那就是時機將臨的前刻。」

Yushan in spring,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