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採集,人類最早的生存模式

forager’s forest

「採集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人們的採集行為往往是獲得生理性需要的滿足,比如吃喝,比如防守。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採集行為逐步發生變化。人們開始利用採集這種本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領域,由獲得物品擴展到對信息的採集。採集在這裡,就是採摘和收集的意思。」———《維基百科》

forager’s forest

「好,我現在走出家門了,我應該從哪裡認識自己?」
「先問妳如何從這個世界取得資源,餵養自己?
妳的行為模式,會形塑世界在妳面前展開的樣貌;而在妳與世界交換的過程中,妳才能一點一滴的認識自己。
我們不妨從這裡開始:

當妳想要某種事物時,是否先浮現某種內在的需求?而非某個外在具體的物事?
然後妳才會去想,這樣的需求,可能會在哪一塊空間區域?或某種類型領域?
於是妳出發了,讓自己的身體抵達那個區域,或讓神識進入那個領域。」

「然後呢?」
「然後妳開始瀏覽,一間走過一間, 一種看過一種,妳得多方比較,才能找到那個符合妳需求的事物;有時找不到,有時妳手上會有一堆各式不同的物事,有些符合妳最早的需求,有些是妳看到後,又產生新的欲望。」
「這是什麼行為?」

「這是採集,人類最早的生存模式。
採集的前提是外在必得有一塊多樣物種的區域,而妳不能有具體鎖定的物事;才能跟隨自己內在的需求,與瀏覽時所得到的新訊息,一路取得資源。」
「那我如果有具體鎖定的物事呢?」
「那妳就無法採集了。就像妳去逛書店時,如果心中存念要找某本特定的書,就沒辦法好好享受逛書店時的偶遇與驚喜。

採集付出的代價是沒有效率,無法聚焦,妳的注意力隨時在渙散飄移。
但只要妳願意走出去,這個世界將回報妳以豐饒,有趣,不確定的小小風險,與迷人驚喜的旅程。」

forager’s 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