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一閃即逝的侷限

See the fleeting light

【觀  六二,窺觀,利女貞】

陰柔居內而觀乎外,窺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占如此。

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象》曰:窺觀女貞,亦可醜也。

在丈夫則為醜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ee the fleeting light

「你說觀看之初,要”把自己歸零,回到初始狀態,像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充滿好奇,跟著大人看熱鬧”?」

「是的。」

「但是我們大部份的觀看,不都是這樣嗎?」

「也沒錯。但是你說的大部份觀看,其實大部份人都沒意識到我們其實不懂,而以為自己懂了。」

「為何會這樣?」

「因為沒有人能以上帝視角,全知的觀看;我們都是如同古時貞靜又好奇的少女一般,從門縫偷窺門外的廣大世界,卻註定只能窺見一閃即逝的侷限。

這樣的觀看劣勢,自然是只能看到斷裂的時空碎片;但優勢是,你能夠專注於一種凝視,而不致於分心。

而這樣的侷限凝視,如果能參透變化事物的本質,就有機會推論出其他事物的構成形態。

但如果沒有理性的分析與感性的想像,而只是認定眼所見即是一切,那自然也無法預見未來的,視角之外的威脅。」

See the fleeting light

不懂

Ignorance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觀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

初六,陰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

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Ignorance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你說,這一局的任務,是”透過觀看觀察之後的想像,更清楚的理解之間的脈絡關係,進而創造出一種讓大多數人認同的語境”?」

「是的。」

「那應該從哪裡開始?」

「還記得之前說過的成語嗎?”每下愈況”,愈到底層,愈能看到更多細節,就能愈清楚系統如何運作。」

「那如何”每下愈況”?」

「把自己歸零,回到初始狀態,像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充滿好奇,跟著大人看熱鬧。」

「不懂?」

「嗯,對了,就是這個態度。

當你願意承認自己不懂,就是願意把自己倒空,重新裝進新的知識活水,來成就你新的優勢。

而當你可以倒空之前的認知時,雖然一時會手足無措,但也避免了因過往成見而錯失的機會。

但如果你不是真心誠意的倒空,而是作個樣子,還是惦記著你的身份位階,那你的心思能量就只能放在作樣子上,無法裝進新事物,這是劣勢。

而當你看來做作尷尬時,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讓人看不起的人卻佔據著好的位子與資源,只會引來想取而代之的威脅。」

Ignorance is the beginning of knowledge

如何擁有這樣的同理心?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內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

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當如是也。

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你說同理心可以讓夥伴對你有期待,又能讓你了解夥伴們之間的差異與需求?」

「是的。」

「那我要如何擁有這樣的同理心?」

「學會設身於他者所認同的情境,處地於他者所面臨的處境,認同其所見,面臨其選擇。」

「設身處地從何開始?」

「從觀看,觀察,觀想開始。

當你試著從他者的立足點觀看,就會看到不同的角度、比例,與不同的遠近親疎,這構成了不同的情境。

當你再試著多觀察些細節聯動,每下愈況,愈底層愈基本就愈清楚明白,你就愈能理解他者的處境。

當你有了不同的立足點,更多的細節之後,你就能透過觀看觀察之後的想像,更清楚的理解之間的脈絡關係,進而創造出一種讓大多數人認同的語境。」

「什麼樣的語境可以讓大多數人認同?」

「超乎個人情境,又能讓所有個人覺得參予其中,可以超脫個人卑微的處境,得以成為神聖共同體的語境。」

when the wind blows across the world

以敦厚維持社會系統運作的時代

Spring, Kaohsiung, Taiwan

【 臨  上六,敦臨,吉,无咎】

居卦之上,處臨之終,敦厚於臨,吉而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pring, Kaohsiung, Taiwan

「如果我可以記取亞瑟王的教訓,不沉迷在同溫層的同甘共苦,革命情懷之中;而是分封領域,讓大家各自向外發展呢?」

「那你就有機會開啟一個以德服人,以敦厚維持社會系統運作的時代。」

「那我要如何開啟這樣的時代?」

「首先,你必須先讓分封的諸侯對你有期待,你的意志才會被執行下去,也才會有內部優勢。

相對的,你也必須了解諸侯的人格特質與各領域之間的資源差異,如此你才有之間操作的機會。

操作不能顯山露水,刻意為之,否則反而會引起彼此之間的矛盾,長期累積磨擦,就會形成劣勢。

內部有磨擦有內耗,熵值就會增加,當外部看到你的系統出現失序的樣態,就會引來威脅。」

「讓夥伴對你有期待,又能了解夥伴們之間的差異與需求;做人不張揚,行事又低調是嗎?」

「很高興你聽懂了。」

「能做上述這些事的因素是什麼?」

「同理心。」

Spring, Kaohsiung, Taiwan

亞瑟王的結局

City landscape, Taipei

【 臨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City landscape, Taipei

「你說”我應該親自帶領自己的人馬,迎向各種不確定的挑戰與機會”?」

「是的。」

「然後就像亞瑟王帶領著圓桌武士一樣,東征西討,為天下帶來安定和平嗎?」

「聽來偉大,但那只是經歷的過程。」

「過程?啊不然是要怎樣?」

「你知道亞瑟王後來的結局嗎?」

「不知。」

「圓桌武士們分崩離散,各自去追尋心目中更偉大的聖杯;最後老王戰死在森林湖邊,臨死前將神劍擲回水中歸還女神,缺憾還諸天地。」

「這是必然的結局嗎?」

「歷史沒有宿命論,但你在意興風發,握權得勢時的決定,往往就埋下日後的結局。」

「那我應該怎麼辦?」

「此刻,你已走到這一局最好使力的位置,手下的人馬也都可以獨當一面,這是許多組織夢寐不得的優勢。

所以,你應該適才任命,讓這些人向外發展,去接觸外部的資源與合作,帶來更多發展的機會。

如果你與團隊還沉迷在小團體的同甘共苦,革命情懷;就會愈來愈封閉在同溫層中,累積內部的失序與劣勢。

最後,這些內部的失序會引來外部的威脅與挑戰,而你就會像沉溺衰老的亞瑟王一樣, 孤身戰死。」

「靠,聽來好慘。但亞瑟王怎麼會走到這般下場?」

「他英雄一世,卻始終沒有建立起一個可以獨自運作的知識體系與資訊系統。

他前半生的知識全來自老師梅林,梅林一被關入水晶洞穴,他就沒有人可以咨詢。

他後半生的功業全來自武士們的四方征討,但卻沒有分封治理,掌握領土內的資源與資訊。

在既沒知識可以理解,又沒資訊可以判斷的情況下,踩入陷阱,奮戰至死,已經是他能領受的最好結局了。」

City landscape, Taipei

自己的班底

Sunset over mountains, Taipei

【 臨  六四,至臨,无咎】

處得其位,下應初九,相臨之至,宜无咎者也。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unset over mountains, Taipei

「我還是不懂,為何在治理系統時,有個階段我必須扮演鄉愿混蛋?」

「因為那個階段你不上不下,上面對你有疑慮,下面對你有猜忌,一個失衡,你就會從位子上摔下來。」

「所以我就得審時度勢,看人說話,來維持我的位子?」

「對。」

「靠,那這樣得撐到什麼時候?」

「撐到上面對你的疑慮消失,讓你更上一層樓。」

「然後下面的人也會對我不再猜忌嗎?」

「不。這時你與原先指揮不動的人之間的階序更遠了,猜忌只會更深不會解除,這是劣勢。」

「那我應該如何解除他們對我的猜忌,建立內部的優勢?」

「很難。若可能,你應該直接組建自己的班底,一個可以徹底執行你意志的系統,才有優勢可言。」

「那原先的人馬呢?趕出去嗎?」

「原先的人馬趕出去,反而有機會與外部的資源串連,最終形成你的威脅。」

「那應該怎麼辦?」

「留在體制內,處在你的控制下,與系統內其他部門隔絕,無法得到更多資源,讓他們愈來愈不重要。」

「那我自己的人馬呢?給予所有的資源嗎?」

「不可以。你的人馬才剛組建,一下子給太多資源只會鬆散敗壞。

他們唯一能得到的資源就只能是你。你應該親自帶領他們,迎向各種不確定的挑戰與機會。」

Sunset over mountains, Taipei

進退兩難,左右逢源

Spring afternoon, Taiwan

【臨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陰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

其占固无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无咎也。勉人遷善,為教深矣。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pring afternoon, Taiwan

「當我待在基層,透過掌握實際環節而發揮影響力之後呢?」

「如果建制系統正常,上面的位置沒被人卡住,之後你會在系統裡繼續往上昇。」

「位子更高,權力會更大?」

「位子更高,但權力不一定會更大。」

「不懂,一般建制系統不是位子更高,責任更重,然後權力當然也會更大?」

「一般說來是這樣,但現實不是概念,也不是理想,所有的人為組織設定,到了現實一定會有落差,然後執行時出現誤差,最後人與人之間產生磨擦。」

「為何會這樣?」

「你向上昇到一個不用再執行現實細節的位置,所以認知上必然會與此刻的現實產生落差,這是劣勢。

產生落差後,你還是依著過去的成功經驗想複製,就必然會有誤差;而此時實際面對外部的執行者若是不同意你的指令,你們之間也難免會有磨擦。」

「這是威脅嗎?」

「是的。內部的磨擦,終會積累,引來外部的威脅。」

「那我應該怎麼辦?」

「你的位置現在雖然上下不得,進退兩難,但別忘了,你卡住的這個位置,也是上下相聯,可以左右逢源的樞紐,這是你的優勢。」

「那如何善用這個優勢?」

「樞紐的任務在於去磨擦,而非製造磨擦。所以你應該與人為善,說些好話,儘可能不要讓磨擦加劇。」

「靠,這不是人家說的官僚鄉愿,德之賊嗎?」

「是的。你會意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個混蛋,就表示你會憂心,不會那麼自以為是,就有機會把你身處這個難為尷尬的位置期間,讓傷害降到最低。」

Spring afternoo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