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隱暪,與說謊

Iris,Four Seasons, Prague

「讓我們陷入麻煩的,並不是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而是那些我們自以為知道, 但其實不知道的事情。」

—-Artemus Ward

Iris,New Taipei

我們知道事實,但人家問我們時,我們刻意告訴他不是事實的訊息;比如敵軍來問路時,我們指引他另一條路;或過年回家親友問你支持哪一黨,你明明不是但說了他們期望的答案。 這是欺騙。

我們知道事實,但人家問我們時,我們裝作不知道或忘了;比如現在的伴侶問你初戀情事,或競業問你貴公司上月賺了多少錢? 這是隱暪。

我們不知道事實,但不管人家問不問我們,一開口,都說得好像我們親臨現場,既知來龍,又悉去脈,還可以跟人家打賭未來的發展必如你所料。 這是說謊。

我們不會每天都須要欺騙別人。 我們通常也不至於每天都得隱暪一些事物。 但我們常常,每天,時時刻刻,都在說謊。

我們不只說謊,也把別人的謊摻進自已的謊言裡,構築出一個結構複雜,沒有真相,也毋須任何人負責的虛幻世界。

當我們願意稍稍停駐,觀察自已,心中小小不安的自問:「你真的知道你在說什麼嗎?」

彼時,也許我們就會忽而語滯,繼而耳後羞紅的沉默下來…

Iris,New Taipei

我們被騙,不來自於笨,而是來自廉價的信任。

We are deceived, not because of stupidity,
but because of cheap trust.

「騙子一旦成功,就不須要再說謊了。
因為被騙的人,會持續那個謊言。」

—–莎士比亞

We are deceived, not because of stupidity,
but because of cheap trust.

我們被騙,不來自於笨,而是來自廉價的信任。

廉價的信任,來自兩個原因:
一種,是我們的慾望。
當我們想要時,就會傾向相信那是真的。

一種,是我們的恐懼。
當我們害怕時,就會想儘快解除憂懼,不管它是不是真的。

只要碰觸到心中的慾望與恐懼時,我們就應小心檢視,警醒,懷疑。
如此,我們那脆弱的信任,才會因著懷疑,而變得稍微強壯且有些價值。

http://ibabel.tw/fair/index/407

We are deceived, not because of stupidity,
but because of cheap trust.

非問不說,知謊不言

Riverside in early summer, Taipei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1999年,我上路拍密西西比河沿岸時,給自己定了個規矩:
如果開車路上遇到吸引我注意力的事物,一定要掉頭回去看看。
有意思的是,那些讓我掉頭回去所拍的照片,最後很少被選進攝影冊裡;因為讓你有第一眼注意到的,往往是很廉價的東西。

慢慢地,我就學會了辨識。」

—-艾瑞克.索斯(Alec Soth).瑪格蘭攝影師

Riverside in early summer, Taipei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你的第一條自我要求是:『言應證否,行當試誤』,那第二條呢?」
「第二條是:『非問不說,知謊不言』。」
「第一條是為了追求知識,那二條是為了什麼?」
「第二條是為了守護知識。」
「不是說『真金不怕火煉』嗎?那為何又需要守護?」
「真金不怕火煉,卻可能變得廉價。」

「知識如何變得廉價?」
「瓶子沒有打開,卻拼命往瓶口倒水,原應珍貴的水灑了一地,變得輕賤。」
「什麼意思?」
「人家沒問,你卻拼命說。」
「所以都得等人家問?啊你就不能主動些嗎?這會不會又是你們這些自以為有知識者的傲慢?」
「人家若沒問,就表示他不想知道,瓶子的口是封閉的;人家若問了,才意味著他想知道,此時瓶子的口打開,你才能將水倒進去。
若是人家不想知道,你還碎念不停,這才是自以為是的傲慢。」

「那知謊不言呢?」
「覺察到自己在說謊時,就要住嘴。」
「自己在說謊還不自知,需要覺察嗎?」
「剛好相反,當我們不自覺時,就是最容易說謊的時刻。」
「你在說什麼啦?」
「說謊與欺騙,隱暪有何不同?」
「啊不都一樣?」
「不一樣的。

我們知道事實,但人家問我們時,我們刻意告訴他不是事實的訊息,這是欺騙。
我們知道事實,但人家問我們時,我們裝作不知道或忘了,這是隱暪。
我們不知道事實,但不管人家問不問我們,一開口,都說得好像我們親臨現場,既知來龍,又悉去脈,還可以跟人家打賭未來的發展必如你所料。
這是說謊。

我們不會每天都須要欺騙別人。
我們通常也不至於每天都得隱暪一些事物。
但我們常常,每天,時時刻刻,都在說謊。

說謊不是知識,但因為看來很像知識,所以會讓你自己變得廉價。」

「什麼原因讓我們變得廉價?」
「本能。
人家沒問,卻拼命說,是因為想讓人家依著我的意思行事。
不知道事實,也說得自以為知道,是因為我想讓自己顯得有知識有力量。
這些,都是自我,因著本能的恐懼與虛榮,侵奪了理性知識的位子。」

Riverside in early summer, Taipei
(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