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可以選擇不攤牌,因為時間站在妳這邊。

Who is the time on?

「蒙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故為擊蒙之象。然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
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於嚴密,乃為得宜。
故戒占者如此。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禦寇以剛,上下皆得其道。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ho is the time on?

「為何要”懂事到掌握人家為何對你有欲望?聽話到你對人家慢慢的不再有欲望”?」
「權力來自欲望。當人家對妳的欲望愈深,就表示妳能宰制對方的權力愈大;當妳對人家的欲望愈來愈少,就表示對方宰制妳的權力愈小。」
「然後呢?」
「然後通常會發生某個事件,打擊妳現在的處境,破壞妳的角色設定。」

「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
「事件是偶然的,所以不會有人知道是什麼事件;發生事件的趨向是必然的,所以大家都不演了,知道這事早晚要發生。
這時妳的優勢是權力已移轉部份到自己身上,妳也愈來愈剛強,愈來愈不聽話。
劣勢是妳也必然還有些欲望掌控在人家手上,要改變關係,就要有放棄那些欲望的準備。
妳的機會在於如果形勢判斷無誤,應已佔據某個戰略主動形勢,選擇權在妳。
但威脅在於,對方也會用盡可能,誘使妳攤牌。」

「不能攤牌嗎?」
「所謂戰略主動,就是妳可以選擇不攤牌,因為時間站在妳這邊。
只要妳不去片面改變現狀,形勢就會持續對妳有利。」
「那我如何讓時間站在我這邊,讓形勢對我有利?」
「建立內部共識,凝聚系統力量。」
「如何建立共識,凝聚力量?」
「找一個會威脅我們生存,破壞我們價值的外部敵人。」

Who is the time on?

懂事,聽話。

Small community in autumn, Taipei

「 蒙 六五,童蒙,吉。

柔中居尊,下應九二,純一未發,以聽於人,故其象為童蒙,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Small community in autumn, Taipei

「你說在困境中要求生,就得設法依附一個已經成功的模型,跟他建立共生關係?」
「是的。」
「為什麼?自立自強不好嗎?」
「自立自強當然好,但困境中先倒下來的,通常都是只顧自立自強,而無法跟外部交換資源的物種。
現實中已經成功的模型,通常也是掌握資源與知識的勢力,不可複製無法模彷,但卻可以透過共生關係,從他那邊取得資源與知識,壯大自己。」
「那跟這種強大的勢力建立關係,最重要的是什麼?」
「懂事,聽話。」

「TMD,這算什麼?」
「這算是妳此時的優勢,又稱為”識時務”。」
「那還有劣勢機會威脅呢?」
「劣勢是妳心裡,或者你的同伴,多少心有未甘,總是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是可以自立自強的。」
「噯,這很正常好嗎?怎麼算劣勢?」
「要付出之前沒想到的代價,甚至破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共生關係,就是劣勢。」
「好吧,這算劣勢,那威脅呢?」
「如果這個共生關係建立起來了,就表示妳已佔據某個好位置,而這個位置,一定也有別的,跟妳一樣的角色想要,想把你踢掉,這是威脅。」
「機會呢?」
「在這個位置上,懂事,聽話;持續的交換資源,吸納知識,直到自己發展出另外一種可以成功的新模式。」

「那我這個懂事聽話要懂到什麼程度?聽到什麼時候?」
「懂事到懂得人家為何對你有欲望?聽話到你對人家慢慢的不再有欲望。」

Small community in autumn, Taipei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沒想到

winter night village

「 蒙 六四,困蒙,吝。

既遠於陽,又无正應,為困於蒙之象。占者如是,可羞吝也。
能求剛明之德而親近之,則可免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inter night village

「你說:”當我們因交易而啟蒙後,最重要的事是資訊”?」
「是的。」
「我不懂,啟蒙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嗎?為何是資訊?」
「在啟蒙前的交換行為中,需要辨識交換的物種屬性,所以知識當然是重要的。
但啟蒙後,知識普及了,你知道的我也知道,這時形成的交易系統,資訊就比知識重要了。
知識重深度,資訊看速度。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沒想到”,這都是指資訊不對稱,而非知識不均衡。」

「所以這個狀態下會怎樣?」
「這個狀態,是指人剛從自我碰觸外界,進入某種要開始交易的情境。
優勢是,由於上一局的重心是積累,所以人進入這局時,是有交易本錢的。
劣勢是,這個人對外界一無所知。
機會是,無知者通常無畏,如果這人運氣好,也許還真會闖出什麼名堂。
而威脅就是,沒有人的運氣永遠這麼好,一次兩次三次,一直脫離現實,原先擁有的資源也就磨損殆盡。」

「那怎麼辦?」
「資訊不足時,就要找一個在現實世界中,已被證實可行的模型…」
「然後模彷嗎?」
「妳說的模仿已經有人試過了,那叫”標竿學習”,上個世紀80年代時很紅,後來幾乎都失敗了。」
「啊你不是說要找個現實中可行的模型?」
「如果這個模型是成功的,那他當初成功的條件中,一定沒有一個像他同類型成功的模型,所以他才得以成功。
模彷複製,初始條件就已經不一樣了,怎麼可能成功?
我們該做的,是試著建立與這個模型合作的共生關係,而非模彷複製。」

winter night village

啟蒙是要付出代價的。

Moulin Rouge, Paris

「 蒙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三陰柔,不中不正,女之見金夫而不能有其身之象也。
占者遇之,則其取女必得如是之人,无所利矣。
金夫,蓋以金賂己而挑之,若魯秋胡之為者。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順,當作慎。蓋順、慎古字通用。且「行不慎」,於經意尤親切,今當從之。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Moulin Rouge, Paris

「你說文明是從母系/採集社會演化到父系/農牧社會,這中間的差別是什麼?」
「這中間的差別有千萬種,但我以為,對後世最大最深的改變,是從交換行為轉成交易系統。」
「什麼意思?」

「母系/採集社會,大家各自依運氣取得資源,再各自依需求交換,這過程不會產出糧食剩餘,無法供養專務一事的分工,這是劣勢。
父系/農牧社會,人愈生愈多,地愈耕愈大,糧食積累可以讓部份人不用採集耕作,而是依天份去製器織衣,人盡其才,這是優勢。
不同的器物製造出來,在交換上出現供需不對稱,於是發明將萬物置於同一標準,量化衡價的貨幣,先出現交易的市集,再出現分工的城鎮,文明的機遇也成形了。
但交易系統形成後,也內化成人類社會用來衡量一切的標準。本來是工具是手段,卻在文明形成後,變成是目的是判準,什麼都看對價關係,這是對文明的威脅。」

「在前一個狀態中,你提到父系家族會利用資源優勢挑選女性,就是指這個嗎?」
「是的。但有趣的是,當父系社會利用資源優勢,娶得家族所需要的女性資產後;卻對日後被更豐饒的資源吸引,而放棄原有父系家族的女性,作出道德指控,警愓後世。」
「靠,如果我是因為外在條件而被你們家族需要,那趁著我還有市場價值時,尋求最好的條件交易,不是很合理的事嗎?」
「嗯,有句英諺”無關個人,純屬生意”,指的就是這個。當你心喜「納婦,吉」時,日後也就難免抱怨「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那還回得去嗎?」
「回不去了,啟蒙是要付出代價的,文明就算是請客吃飯,最後也要有人買單。」
「那當我們因交易而啟蒙後,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資訊。」

Moulin Rouge, Paris

建構文明時,付出的代價。

village by the water

「 蒙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九二以陽剛為內卦之主,統治群陰,當發蒙之任者。
然所治既廣,物性不齊,不可一槩取必。而爻之德剛而不過,為能有所包容之象。
又以陽受陰,為納婦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為子克家之象。
故占者有其德而當其事,則如是而吉也。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village by the water

「你說,系統是從”以前無所謂,現在不可以”開始?」
「是的。在社會稱為道德,在國家稱為法紀,在宗教稱為戒律。
要形成有別於他者的系統,都要從劃出一條”不可以”的界線開始。」

「然後呢?」
「系統形成且穩定後,就可以重啟跟外部的交換了。」
「如何重啟?」
「對外交換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人與人的連結。」
「靠,這一直都有好嗎?為什麼忽然重要了?」
「在母系/採集社會裡,這樣的關係的確就是生活日常,只是維持系統運作。
但到了父系/農牧社會時,這樣的連結卻會形成新的血脈關係,擴大家族地盤資源,組成新的社會單元。

母系社會,一個女人與一個男人所生育的小孩數量,與她跟十個男人所生的數量相差不大。
採集社會是山林共有,也沒有私產劃分的需要。
父系社會,一個男人與十個女人所生的,跟只有一個女人所生的後代,就會產生矩陣級的數量差異。
農牧社會產生私有制,愈多耕牧的田地草場,就有愈高的生產力,就會需要生更多人來佔有土地。

這樣的社會,人多為王,主導生育數量的父系,自然就翻轉母系優勢,掌控社會。
但男性通常成熟的較女性晚,在個別的權力關係上,這是劣勢。
父系家族了維繫其社會利益,也會善用其資源,有較多的選擇機會,從外部娶得一位可以包容童蒙男性的年長女性,延續家業。
而威脅在於,每位女性身後,也帶著她一定的家族勢力,當她取得一定位置後,通常也不吝於引入原生家族,以掌控更多資源。」

「哇,你說的是歷史宮廷劇嗎?」
「嗯,歷史宮廷劇裡的政治鬥爭,大多就是父系/農牧社會出現後的結果。」
「這是對的事嗎?」
「沒有對錯,這只是我們建構文明過程中,必然付出的代價。」

village by the water

所有的系統建構,都從劃清系統邊界開始

Look up to the sky in the flames of war

「蒙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以陰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當發其蒙。然發之之道,當痛懲而暫舍之,以觀其後。若遂往而不舍,則致羞吝矣。戒占者當如是也。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發蒙之初,法不可不正。懲戒所以正法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你說:啟蒙是”從群體中成為個人,再從個人重新連結彼此,成為新的群體。”?」
「是的。只有讓群體拆解回到個人,才能重新組合成新的社會系統。」
「那新的系統如何形成?」
「從劃定邊界開始,從建立他者開始,從”以前無所謂,現在不可以”開始。」
「說人話,謝謝。」

「啟蒙是隨著之前長期的積累而來的,所以優勢是資源無虞,可供使用。
也因著積累的過程中,形成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所以劣勢是內部分裂,無法建構整體。
但機會在於,如果能提出一套重新分配的秩序,形成有共識的社會正義,那就有可能重建系統。
而威脅就是,原先負責與外部交易,導入資源的邊緣組織,如果交易的利益大於跟內部交換所得,就有可能從這裡毀掉這個初生的系統。」

「那建構系統的人會怎麼做?」
「砍掉那些屬於部份個體的外部利益,讓他們回歸內部交換。」
「那如果他們不願意呢?」
「那他們就得付出代價。」
「什麼代價?」
「最大的代價,就是他們自己。」

「哇靠,這是清算鬥爭嘛?」
「所有的系統建構,都得從劃清系統邊界開始;
而所有影響邊界確立的既得利益體系,也都免不了要被處理掉的命運。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啟蒙也不是。
更明確的說,啟蒙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就是清算革命。
不管是四千年前初生的周王朝,或兩百年前的法蘭西,這樣的過程,也在今時今地的我們眼前發生中。」

Look up to the sky in the flames of war

什麼是啟蒙?

Civilization enlightens from the waterfront

「蒙 :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
志應者,二剛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者,以剛而中,故能告而有節也。
瀆,筮者二三,則問者固瀆,而告者亦瀆矣。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所以釋利貞之義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什麼是文明的變局?」
「維持原有運作的社會系統走不下去了,但又沒有過往成功的經驗可供複製貼上。」
「那什麼又是文明的願景?」
「不管是從遠方聽來的,還是自己幻想作夢,乃至來自另一個不可知意識體的指示;據說有一種比現狀更好,更富裕公平的秩序法則可供依循。」
「所以我們不得不面對的這一局是什麼?」
「啟蒙。」

「什麼是啟蒙?」
「從幽闇敬畏的洞穴中轉身看見出口,從不可知的彼端瞥見可知;
從來世的想像中回到現實當下,從信仰中取得知識;
從群體中成為個人,再從個人重新連結彼此,成為新的群體。」

「靠,你是在說什麼啦?」
「嗯,這一局的法則是,訊息如機遇,都只能說一次。再說,就會形成過度銓釋,造成錯誤解讀。」
「那你這個訊息還是機遇的,出現的時候,長得像什麼?我們認得出來嗎?」
「我們很難不認得出來,衪長得像老天故意跟我們過不去,讓我們無法像被圈養的豬一樣過著舒服的日子,逼我們面對困境。」
「那我們有選擇嗎?」
「當然有,文明就是人類不同族群,依著因應挑戰的不同態度而開啟的。」
我所尊敬的英國史學宗師湯恩比先生,曾經這樣描述過先民:

「在文明的曙光到來之前,撒哈拉和阿拉伯荒原還是水量充沛的草原。
這塊草原的長期乾化過程,就是對當地以採集為生的居住者的一種挑戰。

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迎接了這一挑戰。

有些人繼續留在那裡,卻必得改變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開始追逐不同季節的水草資源,於是產生了遊牧生活。

另一些人向南移居,放棄了逐漸乾化的草原而到了仍然豐美的赤道地帶,他們放棄了家鄉,而保障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直到今天。

還有一些人,依著星光的指引,往陌生的西北方而去。
他們進入了沼澤,遇上了氾濫的大河,他們開始面對挑戰進行工作。努力排乾沼澤中的水,依天上的星斗計算大河氾濫的時間,在大河氾濫後留下的沃土撒下種子…
於是就有了最早的文明。」

Civilization enlightens from the waterfr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