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 night library.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知識分子這個名詞,是用來描述有個人發現了,世界上存在著比做愛更有趣的事。」
—-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作者。
late night library.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
「你說:『形塑人格特質就能改變命運』。那你如何形塑自已的人格特質?」 「老實說,當我意識到這件事時,已經年過半百了。命運不命運,多少已被前半生的言行業力,糾纏決定了大半。 但我五十歲之後,慢慢發現自己似乎有意無意,在遵循某些自我要求。 不管是否能完全做到,這些自我要求,必然也正在形塑我後半生的人格特質。」 「哪些自我要求?」 「目前意識到的,有四條。 第一條就是之前說過的:『言應證否,行當試誤』。」 「這個要求能帶給你什麼?」 「知識。 一般我們統稱的知識,可概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概念性的,透過邏輯推論,來理解這個世界的運作原理。因為抽象,所以不會被眼前的具體事物所騙。 這種知識,就是所謂的『學養』。 透過『言應證否』,說出去的每句話都被要求是可被證明為不實時,我們就不得不自我約束,不會說些放在正反論述,代換不同主詞時都說得通的廉價論述。
第二種,是操作性的,透過面對實做,而碰觸到這個世界的運作機制。因為具象,得以一點一滴的,實際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 這種知識,我們稱之為『技藝』。 透過『行當試誤』,在進行每個行為動作時,都要設想預期的結果,進而得到與真實結果的誤差,再去追究誤差原因,改變操作方式,週而復始,不斷改進,我們就能累積出純熟的技藝。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是上述兩種知識的持有與操作者。」
「那第三種呢?我們就看不到嗎?」 「第三種,世上實有,但也真的不容易看得到。這種知識,我們可稱為『體悟』。 『體悟』,意味著可以直接碰觸到這個世界運作時的後台機制,也就是我們稱之為『造化』的,那個既形而上又形而下的原理。
這種知識的出現,又有兩種可能: 其一,累積了多年的『學養』與『技藝』之後,言行都已內化為一種直覺狀態,不必刻意覺察思索,就可直證本來。 其二,因緣際會,橫空出世,在極少數人身上突然就出現了。這世上發生過一些類似案例,傳統上我們稱為「宿慧頓悟」。
「宿慧頓悟」不因求而得,不因迷而失;作為凡人,我們只能老實要求自己:『言應證否,行當試誤』,以此積累出一些知識。」
「要求這麼多,那說到底,我們為何要追求知識?」 「為了好奇,有趣,與自由。」
late night library. (From “Chien Chung Wei”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