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懲罰妳的人,只有妳自己。

escape from prison

「你不必穿過羞恥,從旁邊繞過去就可以了。」

—-大衛.明斯(David Means),給好友強納森.法蘭岑的忠告

escape from prison

「不認同眼前所見的事物,如何創造你所謂的”空隙”?」
「我們受困於這個三度空間加上單向時間的維度裡,必然得在時間之流裡沖刷浮沉,無法回頭;也因而以為事物是連續線型的,環環相扣,無始無終。」

「不是這樣嗎?」
「在這個維度是這樣的,在更高的維度就不是。」
「”不認同”,可以讓我們進入更高的維度嗎?」
「身體不行,但思維可以。

當妳不認同眼前的事物,它的連續狀態就會慢慢瓦解,漸漸失去牽引妳思維,情緒與行為的動力;到某個臨界點時,妳眼前的世界會忽然中斷,而妳會在這一剎那的空隙中,瞥見”真實的現實”。」

「什麼是”真實的現實”?」
「清明的理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那會讓我們從這個世界解脫嗎?」
「此時還不會。相反的,若妳處理不當,反而會愈陷愈深。」
「都已經逃出來了不是嗎?怎麼會處理不當?」
「妳從觀念生物所形成的意識監獄逃出後,要去哪裡?」
「就像電影裡演的,總有條公路之類的,通往某個小鎮吧?」
「如果我告訴妳,逃出之後,沒有公路,也沒有小鎮,只有一片荒漠,妳高興往哪裡去都可以,那妳會怎麼辦?」
「嗯…那我還是回監獄吧?!」
「那些逃出去的人,幾乎都回來了。
但回來的人,再也不是原來那個人了…」

「回來的人會被毒打一頓嗎?」
「不會。意識監獄裡,會懲罰妳的人,只有妳自己。」
「怎麼懲罰自己?」
「妳會因理性已然清明的理解處境,但感受與情緒卻無法跟上理性的高度,而不知如何是好…」
「什麼意思?」
「妳選擇回到監獄,但已經知道這只是監獄,妳的意識會因著自己必須配合監獄的作息而覺得羞恥。」
「如何處理這種羞恥感?」
「有人會選擇面對與衝撞,有人會選擇繞過,就像穿過水泥叢林旁的小巷弄一樣。」
「有其他選擇嗎?」

「接受,經歷,與體會。」

escape from prison

不認同妳眼前所見的事物

Accepting reality is jail, Hong Kong

Solitude in the crowd. In all your outward activity remain inwardly free. Learn not to identify yourself with anything whatsoever.

——-Gujduvani (1103-1179)

在群眾當中要保持孤獨。在你所有的外在行動中要保持內在的自由。
學習無論如何都不讓自己認同任何事物。

——-古督凡尼(黃承晃譯)

Accepting reality is jail, Hong Kong

「你說,觀察自己的慣性反應,就可察覺自己是否成為一枚棋子,進而跳出棋局,成為局外人?」
「是的。」
「那我觀察自己,是否也一樣可以察覺觀念生物的貼附,進而擺脫外來意義寫入我的意識中,從而得到自由?」
「不行。」
「為什麼?」
「因為觀念生物要成形存活,必得成群繁衍,形成封閉的生態環境。妳只察覺自己的慣性,仍然無法脫逃,因為妳人還在這些無機生物所構成的大監獄裡。」

「那我應該如何脫逃?」
「像一個模範囚犯,遵守所有監獄的明文規定與不成文默契,行為跟大家一樣,不要被人看出妳已察覺身在牢獄。」
「然後呢?」
「身在無形的牢獄中,卻能觀察形勢,知所進退。」
「如何觀察?怎樣進退?」

「所有的牢獄,都有標準作業程序,也就是我們每天所過的,週而復始的生活。
但再怎麼封閉的環境,一定不時會遇到外來的突然碰撞,或內部的長期磨擦,所引發的變動與隨之而來的調整因應;
觀察系統如何處理變動,就可以慢慢揣摩出這個控制系統的運作邏輯,進而找出衪的空隙。」

「空隙長得什麼樣子?是指衪無法預期的變動嗎?」
「不是。從人類意識到自我,進化出靈魂以來,衪已運作了數萬年,人類文明能有什麼變動模式,大概都已在衪的資料庫裡了。」
「那我們還能有什麼空隙?」
「個人面對變動時的反應與態度。
那是衪以為可掌握,但每一個世代總有一兩個人會進化異變,出現讓衪無法因應的空隙。」

「為什麼會有人可以進化異變,進而讓這個觀念監獄的運作產生空隙?」
「不認同。」
「不認同什麼?」
「不認同妳眼前所見的事物。

就算妳必需順服世間的運作體系,也必需記得自己是誰,才不會掉入觀念生物所預期妳應有的反應,才有機會以自覺自主的進退,創造牢獄剎那間的空隙與自由。」

Accepting reality is jai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