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眼前,作出,或不作選擇。

The Bell Tower of the Colonial Zen Temple and Refugee Street, Taipei

「我一家人都已經死在他的手上,這筆血債已積了十九年,他若有十條命,我就該殺他十次。」
「你錯了。」
「我錯在哪裡?」
「你恨錯了。」
「我難道不該殺他?」
「不該!」
「為什麼?」
「因為他殺的,並不是你的父母親人,你跟他之間,本沒有任何仇恨。」

——古龍.《邊城浪子》

The Bell Tower of the Colonial Zen Temple and Refugee Street, Taipei

人與世界的關係,建立在三個因素上。

首先是「血緣」:你被某人生下來了,成為某個家族的一員。
這事,你無從選擇。

其次是「地緣」:你在某個社區長大,認識了某些人,交換交流了某些資訊或資源,形成了利益共同體。
這事,你可能有些選擇。

最後是「價值」:你讀了某些書,看過某些電影聽過某些音樂,你開始喜歡相信尊敬迷戀某些說不清楚但明明白白存在的事物。
這事,選擇完全在你。

愈是能讓你選擇的事,愈重要。
你跟誰朝夕相處,比你姓什麼?是誰生的重要。
你看了,聽了,做了會感動開心的事物,又能讓你跟哪些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變得不重要。

數千年前古老的國族,數千年後新生的公民,他們在生活時的眼前當下,都曾經擁有巨大的記憶,相信某些不移的神聖使命;直到時移事往,去聖除魅:
那些神聖的美好感覺畢竟凡塵累累,那些憂懼的焦慮害怕終究清朗明白。

像是揹負滅門血債的遺腹子,因著偉大使命而練得一身本領,日後驚曉他根本是街頭棄兒,那些深仇大恨與血統光榮,都與他無關。
雖然失落,但他的靈魂得以放下重擔,也才能面對眼前,作出,或不作選擇。

The Bell Tower of the Colonial Zen Temple and Refugee Street, Taipei

那些事物都在你眼前了,你只是看不見。

Bar Street in the Rain in Autumn Night, Tokyo

「讓時間擁有生命,而不是將生命填滿時間。」

——-帕斯卡

Bar Street in the Rain in Autumn Night, Tokyo

一次又一次,我始終無法處理好,那些屋稜簷角的轉折層次,街巷路燈的漸逝光影。
看見了,去畫了,再比對時,總有看不見的事物。

像少年時同行好友的女伴,多年後自異國捎信而來,淡淡提及的片段往事;
你才恍然,那些事物都在你眼前了,你只是看不見。

一次又一次,我們的生命旅程,來自我們的抉擇。
而我們的抉擇,總來自我們看見的事物。

當我們決定看見什麼,我們也就同時選擇不看見什麼。
儘管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聲音與光線,以為會被你所看見。

選擇與放棄,成就了我們的生命。
那些不可挽回不能重來的部份,讓我們存在於地球時的這一段浮光泡影,如此清明稀微。

http://ibabel.tw/fair/index/485

Bar Street in the Rain in Autumn Night, Tok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