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資源辦大事

Elevated Road in Autumn, Taipei

「泰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以剛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應,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

占者能包容荒穢,而果斷剛決,不遺遐遠,而不昵朋比,則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

《象》曰:包荒、得尚於中行,以光大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Elevated Road in Autumn, Taipei

「所以,一個理想的,上下相連的國家社會體系,應該如何運作呢?」

「上層決定去哪裡?基層決定怎麼去?」

「國家與社會,誰是上層?誰是基層?」

「不一定,匯聚能量,決定意向時,社會是上層,國家是基層,公務員不會比公民意志更有權威;

產出資源,分配物料時,國家是上層,社會是基層,但國家還是要聽從社會,因為只有執行者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使用資源。」

「可以舉例嗎?」

「就在不久的十多年前,一座以科技產出知名的島國,國家執政者相信已經掌握通訊科技發展的趨勢,參予了一個號稱跨世代的全球通訊計畫,要將島國社會帶入更美好的未來。」

「然後呢?」

「這個稱為『Wi Max』的偉大計畫,讓民間社會燒光了百億資金,最後卻徒勞無功。」

「為什麼會這樣?」

「政府指示要跨過未來這條大河,就應該依我的計畫,用什麼工具以什麼樣子過河,他們才會給予資源,最後卻淹死了過河的民間業者。」

「啊不然咧?政府什麼都不做嗎?」

「當然不是。政府是資源的分配者,擁有國家才具備的舉國資源可以辦大事;所以就像投資者一樣,更應該分散風險。

但如果政府太想表現自己如何英明偉大,以取得未來繼續執政的合法性,就會像賭徒一樣,孤注一擲,這時就會陷整個國家社會於不可測的風險威脅。」

「那民間社會呢?他們的角色是什麼?」

「民間社會比政府更貼近現實,也更了解可能的機會,讓民間先去試誤證否,等明確的趨勢出現了,政府再去加碼,才能擴大成功的機率。

民間社會眾聲喧嘩,過一條河大家各顯神通,有人過去了,有人陣亡了,亂成一團;這看來是劣勢,但卻是整體進化所必然要付出的代價。」

Elevated Road in Autumn,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