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與極限運動

tree on cliff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

—-蘇軾.《文說》

tree on cliff

創作與無法量化比分的極限運動類似,力量與美,在逼近失衡狀態時迫現。

如此,因著與生天份與人格特質,會出現兩種路徑選擇:

一.先求平衡,再追極限

這是多數人選擇的路徑,穩扎穩打,層層堆疊,先畫骨架,再做形體的「建構」,不管任何時候停筆,都不會失衡。

二.先逼極限,再求平衡

這是少數人無從選擇,天性迫使的路徑。

先「解構」出一個混沌狀態,再逐步將其有序化,不到最後關頭,整體都是失衡古怪的;但一過臨界值,自會華麗轉身,迸現懸崖孤樹,高嶺繁花的力量與美感。

創作者或因境遇宿命而無法決定路徑起始,但路徑終末,總會無情呈現人的天份多寡與特質秀異。

tree on cliff

向世界表態

leicester square, london

「How will you be part of the story?」

—-倫敦地鐵標語

leicester square, london

「接受,經歷,與體會這個現實的世界後,能改變什麼嗎?」
「能。妳跟這個世界都會改變。」
「怎麼改變?」
「世界無時無刻不被人的行為所改變。
一絲一毫,看來微不足道的行為,都會在線型時間中被記錄積累,再經過群體的推移擠壓,將世界推向沒有一個個人能決定的路徑上,這種來自行為的力量,一般稱為”業力”。
而人的行為來自意願,妳對現世當下的不滿,成就妳對明日未來的期盼,這種期盼形成妳的意願,我們稱為”願力”。」

「你是說大家都聽說,但都裝作不知道,那個可以跟宇宙下訂單,心想就會事成的秘密嗎?」
「嗯,那個原理不能算錯,但大多數人都弄錯了…。」
「弄錯什麼?」
「一來大多數人想的是如何滿足自己,但那是欲望,不是意願。
二來就算妳可以心想事成,也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因為人生不是用來心想事成的。」

「什麼是意願?」
「妳希望讓所處的世界變得更好,而非妳個人或親朋好友得到什麼好處。」
「人生不是來心想事成的,那是來幹嘛的?」
「來”如願以償”的。」
「什麼意思?」
「妳必須為妳的意願付出償贖的代價。」
「然後我的意願就會成真嗎?」
「不一定,要看業力積累的條件是否成熟。」
「靠,那我發這個意願,還為此付出代價是幹嘛啊?」

「我們向這個世界表明意願,是向這個世界說明:” 我是誰?”,意願介定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因此而付出的代價,則決定了我們在這個世界裡,所施予的行為質量,也就是所產生的”業力”能量。

意願是我們向造化表態的方式。
我們在這個世界出場時的角色,通常由不得我們;
但意願,卻能決定我們在人生落幕前的角色是什麼。

就算我們的意識有可能被掌控決定,不一定是自由的;
但願意付出「償贖的代價」,卻是來自”自由意志”。

妳今天的意願,決定了妳明天的行為,為了完成妳的行為,妳可能要因此付出一生的代價。

如同那位捨離富貴的王子,或釘上十字架的木匠,他們的意願,因著付出在現實世界看來不合理的代價,而改變了世界的方向。」

leicester square,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