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性是需要高成本的…孤立的人只有才能,沒有德性。
歧視鏈是德性的成本差別,反映了個人所在微環境的文明水準。」
——劉仲敬

權力來自欲望。你幫別人承擔責任,別人自然對你產生欲望,而你也就擁有宰制別人的權力。
不願意為自己身處社會做些什麼事的人,也是在動亂時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人。
權責相當是最終平衡態,不願負責的權力與尚未取得權力的負責,最終都會得到匹配德性的下場。

「高德性是需要高成本的…孤立的人只有才能,沒有德性。
歧視鏈是德性的成本差別,反映了個人所在微環境的文明水準。」
——劉仲敬
權力來自欲望。你幫別人承擔責任,別人自然對你產生欲望,而你也就擁有宰制別人的權力。
不願意為自己身處社會做些什麼事的人,也是在動亂時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人。
權責相當是最終平衡態,不願負責的權力與尚未取得權力的負責,最終都會得到匹配德性的下場。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
—-莎士比亞.《亨利四世》
權力,來自欲望。
當你對某人產生欲望,就已將宰制自己的權柄交予那人。
當許多人對某人產生欲望,不管那人是否有意願,他都會成為領導者。
伴隨著權力而來的,是責任。
權責相稱,風險伴隨利益,行使權力者,必然是承擔責任者。
坐在行使權力的位置,卻輕忽權力的使用,指稱「一切責任盡在某方」,以為只要卡住權力但不負責任,就可以坐享尋租卻不冒風險;其實只是一點一滴剝蝕自身權力的底座。
所謂王者,是先承受風險與責任而完成那些事的人,才會成為王者。
而非先得到權力的寶座,才去做那些有風險與要負責的事。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戴王冠卻迴避其重,最後自然會得到與其德行匹配的下場。
群眾追隨的,是那個願意為其承受風險,擔付責任,並為之付出代價的人。
「先前的壓迫者感受不到解放。
相反的,他們真心覺得自己才是被壓迫的那一方。」─Paulo Freire,巴西教育學家。
在機關算盡的權力世界裡,最後決定歷史走向的,往往不是多麼偉大的遠見,多麼深沉的心機;也不是累積了多少代的資源財產,或國族光榮眾所周知大義澟然不可分割的一點也不能少。
歷史,往往在長期積累的恐懼與羞辱下,在某些宿命的時刻,被來自某些人不約而同的,或高貴或卑微的怨怒與委屈,所作的選擇所做的事,而小小傾斜了一些些;
終而改變了不可預期的將來。
【臨,初九,咸臨,貞吉】
卦唯二陽,遍臨四陰,故二爻皆有咸臨之象。初九剛而得正,故其占為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你說”要行使權力,就要挺身入局,到第一線去,與相信你,追隨你的人在一起。
承擔風險,付出代價,在造化運行中創造出新的生態位,導入能量,建構有序,成就興盛與衰敗”?」
「是的。」
「可以只興盛,不衰敗嗎?」
「不可以。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權力行使得好,就會為自己所在的共同體帶來興盛,但所有的興盛,當能量耗用到頂點時。就會開始走向衰敗,這是不可逆的自然法則。」
「那我應該如何將權力行使得好?」
「要因應每個狀態去善用權力,而非一昧的將權力進行到底。
這一局開始時,你所擁有的權力尚在萌芽,你不能也不敢對外行使權力,這是劣勢。
但你有自知之明,身處權力場,知道先要求自己立身中正,進退有序,形成一種穩定的存在,這是優勢。
不行使權力,當然大部份人都不會在乎你;但好處是,也會把外部的威脅降到最低。
慢慢的,總會有人注意到你的存在,也會因為你的穩定與可預期,慢慢建構出外部對你的期待。
被期待,是一切機會的開始。」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臨,進而淩逼於物也。二陽浸長以逼於陰,故為臨。十二月之卦也。
又,其為卦,下兌說,上坤順。九二以剛居中,上應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於正。然至於八月,當有凶也。
八月,謂自復卦一陽之月,至于遯卦二陰之月,陰長陽遯之時也。或曰,八月,謂夏正八月,於卦為觀,亦臨之反對也。又因占而戒之。
《彖》曰: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當剛長之時,又有此善,故其占如此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言雖天運之當然,然君子宜知所戒。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地臨於澤,上臨下也,二者皆臨下之事。教之无窮者,兌也,容之无疆者,坤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在上一局裡,你說”要挑戰困境,重振家業的人;首先確認目的與原則,接著設定目標與願景,繼而發揮想像,盤點資源;然後根據想像與資源,擬定策略與方案;最後付諸行動”。」
「是的。」
「那到這一局,如何付諸行動?」
「要付諸行動,就必須先取得支撐行動的權力。」
「如何取得權力?」
「權力來自欲望。當別人對你有欲望,你就取得宰制別人的權力。」
「什麼樣的欲望?」
「沒有人知道未來,大家都對不可知的未來滿懷恐懼,充滿期待。
如果有人可以判斷未來的走向,且得到驗證,不管他是根據科學邏輯或巫術魔法,都會有人願意聽從他。
這種權力,可稱為「立言」,這是祭師、參謀、智者的權力。
大家都想要現世的富貴榮華,澤被子孫;如果跟隨某人就可以建功立業,分享財祿權勢,那這個人自然得到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
這種權力,可稱為「立功」,是國王,將軍,創業者的權力。
每一個人來人世一趟,都想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裡?發揮自己的潛力,創造自我的價值。
如果因著某人的青睞賞識,給予自己成長與驗證價值的機會,那這人終其一生,對某人都會懷有俯首效力的意願。
這種讓人甘願從命的權力,可稱為「立德」,是族長,啟蒙者,帶領渡海者的權力。」
「所以古人所謂的”三不朽”,對你而言是指三種權力?」
「我以為是的。」
「那取得權力後,如何行使權力?」
「不管是哪一種權力,要行使權力,都要挺身入局,到第一線去,與相信你,追隨你的人在一起。
承擔風險,付出代價,在造化運行中創造出新的生態位,導入能量,建構有序,成就興盛與衰敗。」
「世上最醜陋的事情就是既沒有實力也沒有才能,卻能靠著世代相傳,將政治權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形這下,纂奪要這種行為強上一萬倍。
至少,纂奪者為了要得到權力,一直在做著必須的努力,而且他也知道權力本來就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田中芳樹 《銀河英雄傳說》
權力,來自於欲望。
當我對你有欲望,你才擁有宰制我的權力。
不管你是君權神授、偉大的黨中央、或一票一票投出來的民主政府。
這不是公義,只是等價交換。
權力有三種:
一.君王的權力
跟從你,就能打勝仗,成就事功,分配戰利品。
於是我對你有現實與物質上的欲望,你取得讓我跟隨,成為你工具的權力。
當政府主導的,國家戰略投資連續失敗,經濟成長支票也一再跳票;
就不會有人願意跟隨一個只會打敗仗,沒有戰利品可分配的君王。
二.先知的權力
聽從你,就知道明天是晴是雨,此去是吉是兇。
於是我對你有未知與資訊上的欲望,你取得讓我信仰,成為你信徒的權力。
當官僚連自已產出的數據都會引用失誤,而取用國外的案例,又被身處各地的旅外工作者傳回事證與打臉文;
就不會有人願意相信一個只記得昨日光榮,看著後照鏡往前開車的先知。
三.族長的權力
依附你,就能在族群中得到角色,讓我變得有價值。
於是我對你有位階與穩定的欲望,你取得讓我順服,成為你幫眾的權力。
即便是台灣黨國時期,專制者都知道權力的基礎得建立在本土的認同上。
當主政者的考量建立在大國立場,而非本土利益時,主政者就成為殖民者,站到本土的對立面。
殖民地的年輕人說:
「我們只是想要買一間小房,開一家小店,過簡單自足的小日子。」
當執政體系失去人民對它的欲望時,也就同時失去控制的權力,與交換的籌碼。
這與政府的合法性或民主與否無關,只是生意做得成、做不成而已。
當失去「欲望」,而執政體系又想控制時,最壞的選項,就是「恐懼」。
使用恐懼對付人民的政府,表示人民已不再對他有欲望。
當失去權力合法性的政府,手中的籌碼,只剩下暴力時,歷史也就揭開最後一幕了。
http://ibabel.tw/fair/index/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