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誰?但不知道自己可以是誰?

Touch your own boundaries, Brooklyn Bridge

「 沒有人可藉由摒棄行動而從中獲取自由; 也沒有人能僅僅由 拒絕行動而臻至圓滿。…於此世界, 人們為行動所束縛 — 除非能將行動作為獻祭。

因此, 阿朱納啊, 以無執著之心為之, 僅以之為獻祭。」——《薄伽梵歌》.周賓凰/譯

Touch your own boundaries, Brooklyn Bridge

「當世界成形了,就會累積勢的流動,當勢不可擋時,就會出現轉折的機會;我們應該把握這個機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對嗎?」
「不對。」
「……」
「機會隨時都會出現,但要不要掌握,妳自己決定。
掌握了這個機會,世界是否會變得更美好?沒有人,也沒有神仙上帝敢打包票。
形,勢,機,是造化的法則,不是人的道德律令,不負責更好更壞,也沒有善惡之分。」
「那我幹嘛去『做』這些事?」


「碰觸自己的邊界。
生而為人,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誰?但不知道自己可以是誰?
這個『自己』,常常是被我們做過的事所建構而成的,從小到大,一層一層,直到我們習以為常,天經地義,這就是我們以為的:『我是誰。』
除非我們敢於打破慣性,做一些自己沒做過,或這個世界不曾發生過的事,否則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得多遠,可以是誰?」

「那我應該從哪裡開始?」
「妳應該從對自己誠實開始。
聆聽自己隱約聽到的意願,妳想做什麼?」
「不是我想成為什麼?」
「不是。妳會成為什麼是結果,是欲望。妳想做什麼才是原因,是意願。」

「然後呢?」
「然後接受這個世界回應給妳的,從未經歷過的現實。」
「我每天生活的世界不是現實嗎?」
「是,但只是在某種妳熟悉的,溫暖的既定條件下才是。
當妳去做那件從未發生過的事時,妳習慣的世界就會開始扭曲變形,就像妳突然去找人借錢一樣,妳的人際關係一定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聽從自己的誠實,接受世界的現實,噯,這很被動不會嗎?」
「不會。只有這樣,妳才能找到離開當下現實的月台,才能從這裡出發,碰觸自己從未來到的邊界。
不要自以為做這些事是為了國家民族子孫地球,我們願意去做,只是想知道:
這事能不能在我們手上成就?」

「我活得好好的,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因為只有碰觸自己的邊界,妳才得以如實的看到自己是誰?身處何處?」

Touch your own boundaries, Brooklyn 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