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

「每個時代,自由和常識都面臨四大挑戰:

強人對權力集中的渴望

窮人對財富不均的怨恨

無知者對烏托邦的嚮往

無信仰者將自由與放縱混為一談。」

—艾克頓勳爵(劍橋大學歷史系教授)

Kapok trees in the city, Taipei

我們為何信靠「常識」?

若將人類社會的成形認知比喻為「無機生物(mine 瀰因),那「常識」就是:在被長期認知上的證否,持續行為上的試誤後,現存的,已實證更適於生存於現實的演化物種。

無法與時俱進的物種,就會被淘汰,但淘汰不會憑空發生,物種必然牢牢佔著其生態位不放,與時代斷裂的舊常識亦然。

是故,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所有跟人類行為與認知相關的科學,其聖杯在於「解構舊常識,重建新常識」。

解構的目的並非消滅舊物種,而是重組舊物種基因,使其適應進化為新物種。

Kapok trees in the city, Taipei

妳不會得到什麼,妳只會失去。

Colonial Zen Temple, Taipei

「遵循規則,不是我的優先選項。」

——法蘭克.《紙牌屋/第一季最終章》

Colonial Zen Temple, Taipei

「我們如何擺脫像國族、宗教這種外來”觀念基因”的強行寫入?」
「不要對抗,只需觀察。」

「觀察那些外來觀念如何寫入嗎?」
「不。外來觀念威嚴如父,慈愛如母,寫入時一定是妳心甘情願而不自覺的,所以妳也無從觀察起。」
「那我要觀察什麼?」
「觀察自己。」

「我們如何觀察自己?」
「觀察自己是否如棋盤上的棋子一樣,已被設定好固定的角色與規則?
如果妳覺得自己不過是小卒士兵,過了河,自然會覺得無路可退,死命向前。
如果妳以為自己是天馬飛車,自然會橫衝直闖,侵門踏戶。
如果,妳認為自己是將帥君王,自然就會端起架子,謹言慎行,遇到突如其來的危險時,合理的要別人為自己犧牲奉獻。
觀察自己是否在扮演某種約定俗成的角色,遵守某種通俗劇情的發展,是逃離棋局的第一步。」

「然後呢?」
「當妳意識到自己只是在棋盤中扮演某個棋子時,妳的視角自然就會從身在局中,逐漸往上拉高,成為居高臨下,觀察棋局的人。」
「你是說,成為棋手嗎?」
「不一定。要能破壞,進而改變規則的人,才會變成棋手。我們得先成為旁觀者,才有機會跳脫棋子的命運。」

「當我們擺脫外來觀念的寫入,不再認同約定俗成的角色,從局中的棋子成為旁觀者時,我們會得到什麼?」

「妳不會得到什麼,妳只會失去。
妳會失去身份,失去角色,失去相信的事物,失去依循的規則。
妳會失去所有來自神的幫助與祝福,承擔一切來自自己行為的後果。

然後,妳才會回到出生之前,尚未與這個世界發生關係前的,那個狀態。」

Colonial Zen Temple,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