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擺靠勢

mountain pass in storm

「泰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已過乎中,泰已極矣,故三陰翩然而下復,不待富而其類從之,不待戒令而信也。

其占為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君子所當戒也。陰虛陽實,故凡言不富者,皆陰爻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陰本居下,在上為失實。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mountain pass in storm

「你說:愈簡單的事,愈難做到。而誠信就是那個簡單的事?」

「是的。」

「可是我看很多不怎麼有誠信的人,還不是扶搖直上?而且還飛得很高?」

「妳說的那種現象,就像熱帶氣旋一樣,三不五時就會把某些人帶上高處,一般我們稱為「靠勢」。」

「就像人家說的,風口上來時,豬都可以飛上天?」

「嗯,但他也得事先站到對的位置上,才能靠勢而上,不管是有先見之明或是運氣,這都是他的優勢。」

「那機會呢?」

「這樣上去的人,很難不顯擺。因為沒有札實的基礎支撐,所以必須靠虛張聲勢來交易更多機會。」

「那劣勢是什麼?」

「也是顯擺。這樣的人,就像從熱帶氣旋發展成颱風,會帶來一時的風浪,但沒有核心信念,隨著勢能漸弱,終究會引來威脅。」

「什麼樣的威脅?」

「跟他一起扶搖直上的人。隨著勢能漸弱,他身邊的人不管是為了自保或為了另求發展,都會加速奪取他原有的資源,加速他的敗亡。」

「那其他的組織團體不會嗎?你之前說的,在曠野裡流浪四十年的那個小小國族為什麼不會?」

「因為他們的核心是札實而非靠勢,表現在外的態度也不是顯擺招搖。

如果妳願意經受苦難去打磨妳那一點小小的核心信念,妳就不會是某年夏天閃現即逝的熱帶風暴。」

mountain pass in storm

念想,讓我們相信這世上有些超越現實利害的事。

night mountain

「小畜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以一陰畜眾陽,本有傷害憂懼。
以其柔順得正,虛中巽體,二陽助之,是有孚而血去惕出之象也。
无咎宜矣。故戒占者亦有其德,則无咎也。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night mountain

「你說:要遠行,就得心中有個念想,才知道要去哪裡;如果心中沒有念想,或者忘記了,那就寧可回頭,回到原來出發的地方?」
「是的。」
「這是一種原則嗎?」
「這是一種經驗法則。之前說了,這部經典的可畏之處,就在於衪不講道德,不談對錯,只歸納經驗中的吉凶悔吝,再將其符號化,現實無情到不行。」
「那念想又如何幫助我們走到想去的地方?」

「念想,會讓我們相信這世上有些超越現實利害的事。
相信這種事存在的人,在待人時,就會懂得謙卑,在接物上,就會抱持誠信;這是他們的優勢。
也因為堅持念想,相信那個現實中看不到的事,在遠行的過程中,不免於現實格格不入,這是劣勢。
但現實如此隨機漫步,變化不定,反而是那些有念想的少數頑固份子,不因現實而改變方向,可以離目標愈來愈近,這是機會。
但在距目標愈來愈近的過程中,他們也少不得付出代價,焦慮損耗,乃至受傷見血,這都是無法避免的威脅。」

「為什麼有念想就會讓人懂得謙卑,抱持誠信?啊我沒念想就不會嗎?」
「妳若沒有一點念想,就很容易變成虛無主義者,反正一切都是假的,眼前利害最重要,能拿到手上的才是我的,明天怎麼樣明天再說。」
「這樣不好嗎?」
「這世上的利益,不是妳現實就可以拿到手上的,妳總得交換些什麼妳有的,才能跟外界交換。
而沒有念想的人,終歸無法創造出自己獨有的,有價值的事物。」

night mountain

堅定的跨過那一步,溫柔的當個依附者

Botanical Garden Entrance, Taipei

「比 六四,外比之,貞吉。

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道也。
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Botanical Garden Entrance, Taipei

「你說國際間交易要看風險利害,這是必要條件;但結盟選邊時就要看有無共同價值,這是充份條件?」
「是的。」
「如果光看利害,不管價值,就算是獨霸如美帝,也會被小國強人綁架,一路走到黑?」
「很高興妳聽懂了。」
「那如果利害相關,又有共同價值呢?」

「那就堅定的跨過那一步,溫柔的當個依附者吧。」
「靠,溫柔堅定四個字是這樣用的嗎?」
「嗯,此時妳所在的位置必須得跨出同溫層,與世界共冷暖;所以得趁著還有主動權時,靠向利害價值均同的強者,這是優勢。
但如果妳想靠過去,通常也會有其他跟妳處境類似的角色,想搶同樣的位置,於是妳看來就沒那麼可貴,也不一定要得到想要的資源,這是劣勢。
妳要嘛就在第一時間靠過去,若是晚了,已經一大堆人靠過去,妳就寧可待在原處,好好培養妳的資源價值,等待下一次機會。
但等待總是漫長不確定的,這過程中妳會懷疑自己;到了妳辛苦培育的資源價值到位了,反而會引起妳的敵人的焦慮,想要提前把妳一口吞掉,這是威脅。」

「就算要當人家的依附,好像也沒那麼容易嘛?不是說1加1可以大於2嗎?」
「吞併容易依附難。要有共同價值,才有依附關係;沒有共同價值而硬要相合,就是吞併了。
有些人會說我們原為一體,但他的意思其實是:1加1之後,只有他這個1直接大於2,而妳這個1就不見了。」

Botanical Garden Entrance, Taipei

設法死得比敵人少。

Rise in the corner of history

「師 六四,師左次,无咎。

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
全師以退,賢於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Rise in the corner of history

「開戰者與應戰方都要死傷那麼多人,那除了您說的覺悟與意志外,憑什麼應戰方可以撐得比開戰方久?」
「設法死得比敵人少。」
「靠,這不是廢話嗎?」
「這話一點都不廢。曾經有位聰明人說過:所謂偉大的將領,就是能夠最有效率的殺死自己人,讓自己人死得比敵人有價值。」
「那如何做到這點?」
「知所進退。

應戰方通常在自己熟悉的家園作戰,掌握在地的地理天氣資訊,也擁有資源人脈,這是優勢。
但通常應戰方無法掌握開戰時的主動權,要打哪裡?在何時打?都掌握在開戰方手上,這是劣勢。
綜合以上兩個前提,應戰方應善用自己的優勢,在開戰方發動戰爭時,儘可能保存戰力,不讓開戰方在第一時間摧毀妳的有生戰力,這是機會。
若是應戰方無法在第一時間保存戰力,就極有可能失去抵抗的意志,因而絕望投降,這是威脅。」

「那應戰方如何知所進退,保存戰力?」
「邊打邊躲,邊躲邊逃,不跟敵方的精銳硬槓,而是讓他追著妳打,卻又打不到;
他愈前進補給就愈跟不上,眼前又都是廢墟,無法就地給養,他的資源日益消耗,意志日益低迷,形勢就會逐漸往對妳有利的一方傾斜。」

Rise in the corner of history

要對未來有自主權,就得渡河入局

Autumn evening rain. Shanghai, 1929

「 需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體,入乎險矣,故為需于血之象。
然柔得其正,需而不進,故又為出自穴之象。
占者如是,則雖在傷地,而終得出也。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Autumn evening rain. Shanghai, 1929

「身處險境,腳下深陷河灘爛泥時,應該怎辦?」
「當然是繼續前進,涉水渡河,從腳陷爛泥變成身處漩渦之中。」
「這樣有比較好嗎?」
「有啊,至少形勢有變,不是動彈不得。」
「等一下,你不是說這局就是開趴交友,吃吃喝喝嗎?怎麼搞得這麼狼狽不堪?」
「妳不過河,就永遠在對岸局外,讓別人談笑交易間決定妳的價值;
妳要參予其中,對自身的未來有自主權,就得渡河入局,付出代價:

此刻妳的優勢是已脫離舒適圈,改變動彈不得的處境。
劣勢是妳付出了代價,難免損傷苦痛。
威脅是身處漩渦坎陷,一個誤判失足,就有滅頂之險。
機會卻是,剛好因為妳身處險境,反而不會有外力敢傷害妳,因為怕被妳拖入不可控的漩渦之中。」

「靠,這是一個我很帶賽,所以沒人敢動我的概念嗎?」
「呃…妳要這樣說也行。」
「好吧,算我命大,好不容易過了河,然後呢?」
「河那邊華燈初上,笑語晏晏。妳剛上岸,夜晚的天空下著大雨,不過妳沒差,反正渾身早已濕透;
妳佇立街角河邊,站在命運的下一個轉折點。」

Autumn evening rain. Shanghai, 1929

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沒想到

winter night village

「 蒙 六四,困蒙,吝。

既遠於陽,又无正應,為困於蒙之象。占者如是,可羞吝也。
能求剛明之德而親近之,則可免矣。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winter night village

「你說:”當我們因交易而啟蒙後,最重要的事是資訊”?」
「是的。」
「我不懂,啟蒙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嗎?為何是資訊?」
「在啟蒙前的交換行為中,需要辨識交換的物種屬性,所以知識當然是重要的。
但啟蒙後,知識普及了,你知道的我也知道,這時形成的交易系統,資訊就比知識重要了。
知識重深度,資訊看速度。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萬般無奈沒想到”,這都是指資訊不對稱,而非知識不均衡。」

「所以這個狀態下會怎樣?」
「這個狀態,是指人剛從自我碰觸外界,進入某種要開始交易的情境。
優勢是,由於上一局的重心是積累,所以人進入這局時,是有交易本錢的。
劣勢是,這個人對外界一無所知。
機會是,無知者通常無畏,如果這人運氣好,也許還真會闖出什麼名堂。
而威脅就是,沒有人的運氣永遠這麼好,一次兩次三次,一直脫離現實,原先擁有的資源也就磨損殆盡。」

「那怎麼辦?」
「資訊不足時,就要找一個在現實世界中,已被證實可行的模型…」
「然後模彷嗎?」
「妳說的模仿已經有人試過了,那叫”標竿學習”,上個世紀80年代時很紅,後來幾乎都失敗了。」
「啊你不是說要找個現實中可行的模型?」
「如果這個模型是成功的,那他當初成功的條件中,一定沒有一個像他同類型成功的模型,所以他才得以成功。
模彷複製,初始條件就已經不一樣了,怎麼可能成功?
我們該做的,是試著建立與這個模型合作的共生關係,而非模彷複製。」

winter night village

讓妳準備許久的事物有其價值,產生交換,這就是機遇。

Abundant winter, Taipei

「屯: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陰柔居屯,不能上進,故為乘馬班如之象。
然初九守正居下,以應於己,故其占為下求婚媾則吉也。

《象》曰:求而往,明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如果我死了心,不再期待了呢?」
「那妳就會專心把眼前的事做好,該練的基本功練好,該讀的書讀好,該怎麼生存過日子就過怎樣的日子。」
「然後呢?」
「天從人願的話,就這樣過完下半輩子。」
「天不從人願呢?」
「能量從妳打好的基礎外溢,與外部的機遇連結,妳莫名奇妙被推擠著向上邁入下一站。」
「什麼是下一站?」
「因某個事件而產生的情境,與因情境而開啟的場所。」

「我該作什麼準備嗎?」
「能做的事妳早就做完了,否則能量也不會由妳自身上湧外溢,這是妳的優勢。
事情發生時,妳還是會害怕,會猶豫不前,乃至錯過機遇,這是劣勢。
那個情境場所,會讓妳準備許久的事物有其價值,因而產生交換,這就是所謂的機遇。
因那個機遇所出現的位置,不免也會排擠到現有的資源利益者,這是威脅。」

「那我如何判斷那個機遇?如何選擇?」
「首先,是人家來找妳,不是妳去找人家。
其次,是妳熟悉的事物,但卻用在妳不熟悉的,新的領域。」

「啊可是人家不都說要主動一點去尋找新的機會,但要在妳能發揮的,熟悉的領域?」
「嗯,這樣的人,這樣的事每天都有;
但既然出現一個與過往不同的機遇,妳又何苦去當每天都有的人,去做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呢?」

Abundant winter,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