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the Taiwan

Temple of the Ocean Goddess, Taipei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以满蒙不在中华民族之内?”

“本来不是的,但驱逐后又让他们加入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包容性,开放性的民族概念,连台湾的原住民也可以加入。”

“可以加入的民族?那可以退出吗?”

“噢,不行的。中华民族是一旦加入,就不能退出的伟大民族。”

“不能退出?那然后呢?”

“然后中华民族会持续伟大发展,直到全人类都成为中华民族,就再也没有种族问题,就世界大同了。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天命!!!”

Temple of the Ocean Goddess, Taipei

極權中國要「消融」族群,「併吞」外域的起手式,無非就是「我們中國人」。

如此他要怎麼處理你,都是家務事,都是內政,外人不能插手。

當然,如果你也認同「我們中國人」,那他處理起來就更容易,成本更低。

中國人的歷史經驗總結,只有當你自認為是中國人時,出手才方便,結果也令人滿意。但當你不自認是中國人時,他們就要付出慘痛代價,無功而返。古有高麗,近有越南。

1980年代,香港人曾有片刻歷史節點,可以主張戰後殖民地脫殖獨立的全球先例;但民間意識與大量武俠小說、通俗影劇所形塑的「我們中國人」,讓香港社會連這樣的念頭想都沒想,乖巧順服直到1997年6月30日。

歷史上所有被漢字與儒家文化影響的社會,要對抗中國的侵略,都要先從「你們中國人」這個心理結界,AT力場建立起。

只有視「中華」為他者,而非妄想自己是「小中華」,才不至於踏入「我們中國人」的語境陷阱。

「過去中國」已經是台灣的一部份,台灣從未是「現在中國」的一部份;「過去台灣」是一個你發聲就會被消失的國家,「現在台灣」是一個你不發聲就會失去的國家。

我們感念荷蘭、東寜、清國、日本帝國與中華黨國等歷代殖民者所帶來的,形塑台灣共同體的文化遺產、文明建構與痛苦教訓;我們台灣 ,We the Taiwan,會自主航向世界的開闊航道。

Temple of the Ocean Goddess, Taipei

台灣-英格蘭化

The storm is coming, England

「我以英格蘭人的觀點和想像力畫了一幅普通人類的畫像:

肚子略胖,矮人的雙腳。圓而色意的臉孔、耳朵略圓;弄得高高的頭髮。

從腳踝以下的腳掌長有棕色的毛髮,身穿卡奇色的絨褲,格子式的背心,橙色的外衣,深綠色的兜帽及斗篷。」

—-托爾金.致美國發行人信中描述「哈比人」,1938

The storm is coming, England

據聞米帝國國務院中有一派,力主促成「中國-西伐利亞化」,也就是劉仲敬阿姨口中的諸夏化。

但歐洲可以在東西羅馬帝國後仍維持西伐利亞條約的諸國格局,不儘是信守條約,而是中世紀後海外有個英格蘭掘起,群雄爭霸中土大陸時,英格蘭身在局外,又可以入局干涉。

今天拿破崙掘起了,就聯合普魯士俄羅斯打掉波拿巴王朝;明天德意志興起了,就聯合法蘭西頂住日爾曼。

這個海外勢力,必須實質獨立,對彼岸大陸沒有國土野心;又必須擁有大義名份(如當年英王出兵法國爭王位),去幫誰打誰都不會反而促成諸夏團結成中國。

最重要的,這個海外勢力,必須是米帝國可以掌控的。

多年來米帝國國務院一直反對台灣去「中華民國」的原因之一,不可片面改變現狀的前提下,你們可以實質獨立,也可以自稱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四字不許扔掉,必要時或有大用。

若彼岸內亂, 中華民國台灣大概率會與閩越共和國,上海自由邦簽共同防禦條約,建立經濟免稅圈。

北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打南方的上海自由邦,台灣就得跨海出兵,維持東亞穩定和平。

如同當年比利時一被入侵,不列顛就得對德宣戰一樣,去別人國土打仗,總比戰火燒到自己家好。

托爾金寫《魔戒》時,適逢一戰,被人嘲笑井蛙般的哈比人,隱喻當時已認同本島,對歐洲大陸不再有慾望,但為了防止歐洲出現單一霸權,只好跨洋出戰的英國人,對照現在不再想反攻大陸的台灣人也近似。

一個實質獨立,擁有軍事能力,又還頂著「中華民國」法統的台灣,彷彿歷史押韻般,東亞的英格蘭。

The storm is coming, 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