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但不要尋求意義

Work hard, but don’t pursue meaning

「I’m a real self-educated kind of guy. I read voraciously. Every book I ever bought, I have. I can’t throw it away. It’s physically impossible to leave my hand! Some of them are in warehouses. I’ve got a library that I keep the ones I really really like. I look around my library some nights and I do these terrible things to myself — I count up the books and think, how long I might have to live and think, ‘F@#%k, I can’t read two-thirds of these books.’ It overwhelms me with sadness.」

– David Bowie

Work hard, but don’t pursue meaning

不要說自己有多努力。

我所以為的努力,都是心甘情願的,都是自找的。

自找的,有什麼好拿來說的?

不管你有多努力,這世上總也一定有比你更努力的人,以你無從想像的形式晨昏日暗的每天生活著。

努力,但不要尋求意義。

努力要有意義,必然要與成果作對照組。

人過六十,看過所有所謂的「成功」,必然交錯著太多與努力不相干的因素,來自外力,來自運氣。

只強調自身的努力,是扭曲了現實,也恬不知恥。

如果成果不如人意,還去強調努力,那是卸責,也是自取其辱。

不要跟別人說,不要跟自己說;「我有多努力」這種念頭,連想都不要想。

Work hard, but don’t pursue meaning

一個人

August 30, 2013, Malacca Strait

「自願的將自己交付命運女神,讓她隨其所意,將你的線紡成無論什麼吧。

一切,都只需堅持一天。那記得的人,與被記得的事物。」

——Marcus Aurelius.《沉思錄》

August 30, 2013, Malacca Strait

有本日文雜誌,我很喜歡,刊頭大大的三個毛筆漢字:《一個人》。

創業以來,慢慢學會一些事:

聽所有人的意見。

跟少數跟你思維不一樣的人討論。

自己作決定。

一個人時,不用為了對抗或附和別人,而迷惑了自己本然的初心。

一個人時,對自己坦然而現實。

今天,我一個人。

08/30/2013-麻六甲海峽

August 30, 2013, Malacca Strait

如果真有命運…

Island East Coast Highway, Taiwan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一個人必須先成為這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然後才能成為大陸的一部分。」

——海明威.《戰地鐘聲》

Island East Coast Highway, Taiwan

如果真有命運,那生而為人,至少有三件事是不受命運掌控的。

「小人當道」,證明小人會走好運,但不會因此成為君子,所以「人格」與命運無關。

「一生好命」,也不會因此讓人變得更有學問,或畫出一幅好畫;所以命運也無助於「學習」,頂多只是學習資源比別人多一些。

這個世界,是由物質、訊息與行為,環環相扣而組成的網絡;我們身在其中,認同所困,往往不能自己。

傳有某人,見母虎產子,虛弱無力,欲啖一仔生乳,以哺他子;某人遂返身就地,捨身餵虎。
虎母虛弱,仔虎被啖,自有其命運糾結,業力使然,或謂自然法則,與某人何干?
某人一念,斷絕此身,而續他命,是為「意願」。

人格,來自相信某種價值;學習,來自趨向某種尚未實現的價值。
而意願,則是願意為某種價值付出代價。

意願,不一定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但通常會改變別人的命運。

http://ibabel.tw/fair/index/460

Island East Coast Highway, Taiwan

在黑暗中大步向前

watch in the dark

「活著是不確定的形式,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和怎樣發生。
一旦你知道了怎樣發生,你就會更衰老一些。

創作者從來不會知道全部。
我們猜測,我們可能會錯,
但我們在黑暗中大步大步地跳躍。」

—-艾格尼斯.德米爾(音樂劇舞蹈創作先驅)

watch in the dark

「你說:『有些人,這一生到死之前,都是處在失敗,與還沒失敗之間的階段。
他們從來不是社會一般以為的『贏家』,但收獲豐饒,寸心自知。』?」
「是的。」
「那你所謂的『收獲豐饒』,到底是收獲在哪裡?既然老是在失敗,那應該就不是名或利了?那是從失敗累積出的知識與技術嗎?」
「一般人都以為失敗可以累積出知識技術,就像從歷史中得到教訓一樣。
其實,我們能從失敗中得到的,只有經驗與感受,並非知識與技術,也不是教訓。如果我們自以為學到教訓了,可以用在下一次類似情境了,那反而麻煩大了。」
「為什麼?」
「還記得麥克.魯漢說的那個比喻嗎?『看著後照鏡往前開車』。所有自以為受過過往教訓,而用在未來情境的人,都是假設前面的路跟後照鏡裡,走過的路一模一樣。」
「那你所謂的,能從失敗中得到的,只有經驗與感受,又能帶給我們什麼?」
「人格特質。如我之前所說的:『人格特質是失敗經驗的結果,不是成功。』
我猜想,構成世間所謂的『成功』因素,大概可分為三項:

一.命運起伏
所謂『命』,像是妳所開的車。有人生下來就在賓士車上,有人辛苦了一輩子,老是在開二手車。
而所謂『運』,則是妳所選擇的路。有人一生都在高速公路上奔馳,有人老是在山路小徑裡打轉。
命好運壞,像是開著舒服的好車,但坎坷難行;命壞運好,如同車子破舊,卻一路通暢,柳暗花明。

二.學識技藝
學識自學校,師友,閱讀中所知;技藝從工坊,師父,實作中所得。
學識讓我們得以用抽象的概念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知道衪運行的原理。
技藝讓我們可以實際操作,下手去創造、執行這個世界的某個實務環節,進而影響改變這個世界。
有學識無技藝,就是我們一般嘲笑的理論派;有技藝無學識,一輩子只能待在某個實務環節中,推動卻不知如何改變現狀。

三.人格特質
如果這世界只是一個物質的構成體,那我們只要知道物理化學就好了。
但這世界之所以會有『意義』,來自於人身處其中,所發生的關係與變化。
有人遇順境而耽溺,有人求險境以暢快;吉兇悔吝,不來自環境,來自心境。
決定這些關係變化的,是每個人各自不同的人格特質。

上述這三項『成功因素』,『命運起伏』幾乎完全不由個人,那是造化與業力的運作;
『學識技藝』幾乎可以完全由得個人,只要順著自己的特質心性,持續積累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種無人能及的學識技藝。

只有『人格特質』,既由得人,又由不得人。

那些不得已在坎坷失敗中長成的人格,若能學會覺察,不要陷入自憐的陷阱;
就能在眾聲喧嘩,歡聲雷動之時,沉默等待;在大家都處在黑暗無光,驚慌失措之際,大步向前。」

watch in the d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