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六四,師左次,无咎。
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
全師以退,賢於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開戰者與應戰方都要死傷那麼多人,那除了您說的覺悟與意志外,憑什麼應戰方可以撐得比開戰方久?」
「設法死得比敵人少。」
「靠,這不是廢話嗎?」
「這話一點都不廢。曾經有位聰明人說過:所謂偉大的將領,就是能夠最有效率的殺死自己人,讓自己人死得比敵人有價值。」
「那如何做到這點?」
「知所進退。
應戰方通常在自己熟悉的家園作戰,掌握在地的地理天氣資訊,也擁有資源人脈,這是優勢。
但通常應戰方無法掌握開戰時的主動權,要打哪裡?在何時打?都掌握在開戰方手上,這是劣勢。
綜合以上兩個前提,應戰方應善用自己的優勢,在開戰方發動戰爭時,儘可能保存戰力,不讓開戰方在第一時間摧毀妳的有生戰力,這是機會。
若是應戰方無法在第一時間保存戰力,就極有可能失去抵抗的意志,因而絕望投降,這是威脅。」
「那應戰方如何知所進退,保存戰力?」
「邊打邊躲,邊躲邊逃,不跟敵方的精銳硬槓,而是讓他追著妳打,卻又打不到;
他愈前進補給就愈跟不上,眼前又都是廢墟,無法就地給養,他的資源日益消耗,意志日益低迷,形勢就會逐漸往對妳有利的一方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