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著詩,便隱約望見他們青春的容顏

in th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nhä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in…rain.

我曾見過你們人類難以置信的事物,在獵戶座被攻擊而起火燃燒的戰艦,在漆黑的天國之門裡閃耀的C射線。
所有故事都將消失於時間的洪流,如同淚水…流入…雨中。」

—–Rutger Hauer.《Blade Runner》

in th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現實,就是當你醒來時,即使不相信,眼前的事物也不會消失。

夢境,無非當你想起這是夢境,才發現身在他方。

死亡,是現實與夢境交會之處。


遠行者醒來時,我們的現實,就成為他們的夢境。

遠行者不再言語。
當我們憂傷的惦記,開心的閒聊著他們時,他們只是靜靜的聆聽。

當我們讀著詩,不再相信現實,卻隱約望見他們青春時的容顏,
在彼處彷佛想起什麼似的,笑了。

今晚,遠行者只聽不說。

http://ibabel.tw/fair/index/253

in th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讀書的目的是不懂與懷疑

Colony Bookstore Street, Taipei

「生活很複雜。充滿微妙的事物,讓人很不爽。
你要是問我信什麼,我會說,我只相信懷疑。」

—–Anthony Bourdain

Colony Bookstore Street, Taipei

「所以,你十五歲就離開學校,不再讀書了?」
「是的。我十五就離開學校,後來雖然斷續回去過,卻再也沒有畢業。
但,剛好相反,我是離開學校,才開始讀書的。」

「你都讀哪些書?」
「書有兩種。
我四十五歲前讀的,大多是那種讓你相信,在不確定的世界找到確定的法則,可以理解可以依循可以一步一步照作無誤的書。」

「那四十五歲以後呢?」
「四十五歲以後,我開始讀那種,讓你不信,讓你原先確定的世界,變得模糊鬆動,不再那麼確定的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四十五歲前,我希望可以懂得這個世界,或至少在社會行走時讓別人以為我很懂,才能在職場工作上取得一定的位置與資源。
四十五歲以後,我發現我自以為懂的那些知識與經驗,只是建立在某種特定的時空條件與環境下的海邊沙堡;
隨著時間沖刷,這些知識與經驗,其實一直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滑動,崩落差移,直到某日你必須以此面對處理某個挑戰危機時,才發現早已斷壁殘垣。」

「那你現在都讀哪種書?」
「兩種書都讀,但讀的態度不一樣了。
我試著用懷疑的態度去讀那些想讓我相信的書。
也試著用相信去讀那些大多數人都會嘲笑不信的書。」

「這樣有什麼好處?」
「前者讓你多些可能,多些懷疑;
後者讓你產生更多不懂,更多好奇。」

「所以你讀書的目的是不懂與懷疑?@@“」
「大概是吧?在知識面前,我猜想永遠沒有懂的那天,只有停止了解與停止好奇的那一刻。

但這種不懂,卻讓我回到十五歲時,整個下午在重慶南路,站著看完一本書時的快樂。」

Colony Bookstore Street, Taipei

失勢失敗時,還有一個同溫層可去。

old house, shandong

「 訟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无眚。

九二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剛居柔,得下之中,而上應九五,陽剛居尊,勢不可敵,故其象占如此。
邑人三百戶,邑之小者。言自處卑約,以免災患。占者如是,則无眚矣。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掇,自取也。——《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old house, shandong

「如果在爭訟時,對方踩到我的雷,我既不想讓,也不想跟他交易呢?」
「嗯,在這一局裡,當妳的能量來到感情核心時,通常會有這種反應。」
「什麼反應?」
「理直氣壯,啊就來吵來搶嘛不然是要怎樣?」
「對啊,不然是怎樣?」

「妳此刻的優勢是,情緒能量充沛,足夠支撐跟對手爭訟。
劣勢是所處的位置雖然重要,但位勢不足;會引來覬覦,卻不足以橇動環境。
威脅是,氣強而位弱,輸的機率滿大的。
機會是,雖然輸了,但妳逃走的成功機率也還滿高的。」

「逃?逃去哪裡?」
「逃回老家啊,妳不是老碎念不玩了要回家嗎?現在真的可以回家了。」
「回家就沒事了嗎?」
「不一定,要看妳的出身地支不支持妳?妳的地盤厚不厚實,在地名聲好不好。」
「出門在外,有權有勢時,我都有在照顧家鄉。」
「很好。那就表示,在妳失勢失敗時,還有一個可以保護妳的同溫層可去。」
「那如果沒有呢?」
「嗯,聽過『喪家之犬』這個形容詞嗎?」
「你是說,兩千多年前,那位帶學生出國旅遊的老師?」
「對,他就是在有權有勢時,把家鄉的人都得罪光了;所以失勢時,只好落荒而逃。」

old house, shandong

據說,彼日來時,我們將見到光。

Mr Turner’s Light, London

「世間眼淚的總量是恆定的。
當有人開始哭泣,在某些地方就會有人不再流淚。
笑聲也是一樣的。」

―Samuel Beckett,愛爾蘭劇作家,197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Mr Turner’s Light, London

少年時揹著書包去看早場電影,整座闇黑的大廳中,常常獨自一人。
當笑聲與淚水消逝,銀幕如流水般往上滑動著工作人員名單時,忽而一聲呯響,銀幕旁的大門已被打開,傾入大廳外整座城市的陽光。
清掃阿姨,拿著掃帚,淡淡無言的看著你。

那場悲歡無明的人生結束了,你得往另一道真實如陽炎的光,蹣跚前行。

因著畫事,如今時時留心光源的我輩,當彼日來臨,而死神又化身少年時的清掃阿姨來催促遠行時,我輩大約會看著彼端的光源而迷亂,如同當日透納先生,揮手讓死神在旁且候:

「還沒,還不是現在。這光還沒畫完吶,讓別人先走…」

http://ibabel.tw/fair/index/234

Mr Turner’s Light, London

生命是光,才得以映照人性的無明幽黯。

Tree shadows in early summer, Taipei

「我想,人們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

―James Baldwin,美國小說家

Tree shadows in early summer, Taipei

太初有光。
但,在光之前,不正是一片黑暗與虛無?

光明與黑暗,混亂與虛無。
先有黑暗,方才有光。

當我們疑懼黑暗時,不妨記得,本來如此,虛無不會更壞。

生命是光,才得以映照人性的無明幽黯。
這些人與那些人,一時無奈與當年悔恨。
安靜的觀看,專注的傾聽。
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當我們怨怒混亂無序時,提醒自己,世界若非正在改變,何來混亂?
那正是初夏蟬鳴,隱約透光之處。

http://ibabel.tw/fair/index/208

Tree shadows in early summer, Taipei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堅持妳自以為的原則。

Autumn Street, London

「 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陰柔居下,不能終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周易本義[宋.朱熹撰]》

Autumn Street, London

「你說:在這一局裡。爭的是資源,不是死活相殺;拿到資源,證明強壯後,還要懂得小讓資源給競爭對手,才不會把現在的對手變成日後的敵人?」
「很好,妳聽到重點了。」
「為什麼不是死活相殺?」
「套句對岸喜歡用的比喻:這一局是人民內部矛盾,不是敵我外部矛盾。
用現在通行的法律來類比,這一局稱為”訟”,是指財務權益糾紛,屬於民事範圍,告訴乃論,所以大家動嘴不動手,場面上難看,但不會出人命。」
「那出人命的呢?」
「出人命的叫作”獄”,是指殺人放火,刑法公訴罪,國家機器應主動偵辦,還被害者社會正義。」

「那走到這一局,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是什麼?」
「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堅持妳自以為的原則。」
「靠,又來了。」

「這一局開始時,大家的目標一致,要的都是同樣的利益,同一個位子 。
妳的優勢是,因著之前付出的代價,此刻妳佔據了一個他人所無的起始點。
劣勢是,妳畢竟是新入局者,資源不如別人深重厚實,資訊也沒有別人即時清楚。
機會總是有的,位子在妳腳下,表示妳有跟別人交易的本錢。
威脅是,妳如果不交易,就可能會全部失去;妳如果交易,也會被人看輕看小,被社會恥笑。」

「那我是交易還是不交易?」
「交易。拿現在有的去換將來其他可能,且避免眼下即刻可能發生衝突的風險。」
「啊被人看輕看小,被社會恥笑呢?」
「如果嘲笑的是妳本來以為的朋友,那恭喜妳得到一個看清現實的機會。
如果看輕妳的本來就是敵人,那妳更應該高興,讓妳的敵人得到一個看錯現實看錯妳的誤判。」

Autumn Street, London

理想不一定會實現。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

「唯願至大,其難方微。」——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

我所知道的「理想」,有三個意思:

一.它是此時、此地,尚未出現或實現過的事物
(已出現或實現的事物,就不是理想了)

二.這件未曾實現的事物,必然要比現有的事物美好
(要不它為何值得付出?)

三.這個「美好」,必需是對整個此時此地的生態圈與關係者都好,而非只對某個局部或個體好。
(只對局部或個體好,並無對錯,但那個叫「欲望」,不是「理想」)

「理想」必然看來不切實際,因為它未曾出現,無從想見,又允諾一種天真的美好…

但世事流變無常,現有的事物必然傾潰。

「理想」是在這真實的前提下,對未來與未知,來自我們自由意志,所作的擇選與作為。

理想不一定會實現。
但對未來,有著美好的選擇與作為,卻得以讓我們避免因著虛無而荒涼,或汲汲於現實而窘困卑瑣。

http://ibabel.tw/fair/index/245

Where aspirations are great, difficulties are not great. Florence